前两天,看到一个友友发的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的父母参加PTA;
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
不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8项因素:
(1)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2)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工作;
(4)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5)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表明父母本身的特点,即“他们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后面的8项因素则是父母们的行为,即“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做了什么”.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不知道,作者的这些结论是否真实?尤其是“不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不是真的?是学术界研究得出的结论,还是作者的经验总结?
但是,我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深以为然!感觉现在市面上的各种“教育学说”太过于注重技巧和形式了,感觉不按其套路去做的,就不是合格的父母。
孔老夫子都说,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依据孩子本身的能力、兴趣、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激励效果,有的是正激励,有的是反激励。
比如,同样是家庭不和睦。有的孩子或许会想,我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可以使家里每个人都过得更好一点,于是他就会努力学习,想要长大后自己能有足够的能力来影响和改变家人。而有的孩子就会想,怎么又吵架了,然后惶惶不可终日,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的地方很突出,一点就通,一点就透;有的地方又显得很笨拙,怎么教都不会,怎么讲道理都改不过来。有时候很聪明,有时候又很愚蠢;有时候很努力,有时候又很懒惰。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陪着孩子长大,让孩子慢慢来,对孩子的行为、性格、习惯、爱好等进行正向的引导,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平平凡凡、快快乐乐也是一生。
给女儿的幼儿园寄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