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不是万事无为顺其自然,而是尽你最大努力,把能做的事做好,剩下的便是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一)
自然而然的教育——基于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自己教育自己。
生活中,我们可以抓住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马上肯定,正向强化,甚至放大,就可能培养出习惯。就像妞妞在买来卷子后,一口气写完3张。我夸她:“放假了你还这么勤奋,我真佩服你!照这样坚持下去,这六本卷子你早早就写完了,我可不想再给你买了哦!”“我当然要勤奋些呀,你不是说想考北大不勤不行吗?”她傲娇!第二天一起床又要写3张。我故意告诉爸爸:“看恁妞勤奋成啥样,昨天写3张,今天刚起床又写3张,还每回写完后都认真检查!真有耐心!”爸爸说:“那是,俺是有目标的,正向目标一步步靠近呢!”她听着,脸上有绷不住的笑。后来我又跟哥哥讲,跟奶奶讲,今天已坚持了5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
实践证明:这条在家长这里同样适用。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
(二)
成长是最好的奖励——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能够获得道德上、情感上、智力上成长,每一个节点,都见证着我生命的绽放。
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
王晓波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不停实践——有思考的实践,一是“科研性”把每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思考——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自己教育实践的得失。
不停阅读——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需的生活内容。
没有教师饱满的灵魂,就不会有学生充实的精神世界。
不停写作——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记录、总结、梳理、升华。
(三)
把评语写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郭文红老师的评语,也可以尝试用在家庭教育的情景中,对一些面对面不易交流的内容用书面形式来沟通。
评语里渗透平等观念。
评语遵循了“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但这种“鼓励”不是简单地“多写优点”然后写“期待”,而是自然朴素的真情诉说。
以“描写形象”和“展示细节”来表现孩子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
郭老师的视角很独特,而且非常生活化,所以语言也特别有亲和力。以丰富的课外共同生活为基础。
孩子指出了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但这种“指出”很有艺术--先肯定进步,然后过渡到期待,最后落脚到“享受到学习的更多快乐”。
评语中有对家长巧妙的表扬。
做有温度的教育!不着痕迹地教育孩子,日常交流中是这样,书面评价时也是这样,让孩子在情感、思想、智力成长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折射出我们成长的光芒!
为此,终生不倦、自然而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