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大概有两个我,一个喜欢宁静,一个喜欢热闹,一个安分守己,一个桀骜不羁,一个喜欢暮霭炊烟,一个向往灯红酒绿,一个在乡村安放灵魂,一个在城市挣扎求生。
一学期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有多长呢?外公说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老了,手脚越来越不利索越来越不听使唤了 ,父母的脸上又多了一些皱纹几分沧桑,最爱的爷爷没能扛住病痛的折磨没能熬过这个冬天驾鹤西去了,那个懂事善良帅气的表弟英年早逝,以自己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了,村里那位嗜酒如命的老人因为醉酒跌倒在火塘里经抢救无效离开了,那位经常一个人坐在房前屋后晒太阳的老人生病了好些天,然后寿终正寝。村长结婚了,那个经常在外打工的村里的少女也已经嫁为人妻了,那些漂泊在异乡的人回来过了彝族年又离开故乡漂泊去了,走时长满庄稼的田地此时裸露着皮肤了。有人来过,有人离开了,有人悲,有人喜,有时悲,有时喜。绵阳与西昌也就五六百公里的距离,好些事情我却只能从别人口中得知,好些事情直到我回来才看见才听见。母亲的说法是有喜事告诉我我又不能参与只能眼睁睁地激动,有悲事如告与我我又只能徒添悲伤与烦恼,所以他们选择三缄其口,他们觉得眼不见心不烦,在学校好好学习就是我最大的事情 。
这些天每天我都过得很愉快,每晚都睡的很安心,每天早晨几乎都是从母亲的声声催促中懒洋洋的起床,吃饭。这样的我甚至让母亲怀疑我在学校是不是天天赖床,然后迟到旷课,她应该不会相信其实我在学校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几乎是不会赖床的。说来奇怪,这些年来越来越发现我只有在家里面才能睡的安心,而且睡不够,甚至有时候母亲生气了一把把被子拿走了然后明明已经爬起来了的我不过一会儿又倒头就睡了,这让母亲除了无语还是无语,哈哈哈……如果没有离开过西昌也许不会觉得西昌的天气足够让人痴迷。人们不都是对被宠爱的有恃无恐,对拥有的熟视无睹么!晴天是晴天,阴天是阴天,雨天是雨天,那么的爽朗干脆利落。这些天,尽管是大冬天,西昌却是一直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让人几乎手舞足蹈,心情愉悦极了。家里的人认为我没有在家过彝族年,他们大鱼大肉的时候我也只能吃着食堂的饭,尽管我强调过好几次其实食堂的饭挺好的,我每天也会吃荤的,但是他们觉得学校里再怎么好也始终比不上家里面的,始终跟家里面的是不一样,于是顿顿离不开肉。冻肉,香肠,鸡肉,牛肉,煮肉,炒肉,烧肉,以至于让我觉得生活都是油腻的了。也终于尝到了母亲煮的独一无二口感的面条,喝到了最爱的青菜汤和土豆酸菜汤,吃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圆根和雪莲。每天早晨醒来,太阳都已爬过了对面的山坡,爬上了树梢,把光和热洒向了村庄。于是乎慢慢爬起来洗漱刷牙吃饭,过后便悠哉悠哉地和表弟表妹们压乡间的小路。与村头闲聊的老人们闲聊几句,或者参与到村尾孩子们的嬉戏打闹中去。喜欢静坐在门口,什么都想或者什么都不想,什么都看或者什么都不看。小鸟叽叽喳喳地飞过电线杆远去了,邻居家的一只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在对面的地里大摇大摆地左啄右啄,门前的那条河哗哗哗地流着,河里有许多的石头裸露出来了,微风轻轻吹着,河两岸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阳光照在水面上,水面波光闪闪,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涟漪。那座独木桥依旧横在那里,不离不弃的模样。在这里,不必浓妆艳抹,最自然的你与最自然的青山绿水才是最美的风景。你也不必想今天要怎样搭配穿搭,你今天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你不必想别人怎么看你。如果你喜欢,你可以红配绿,再戴上一顶绿帽子,或者你可以穿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再或者左脚穿布鞋,右脚穿凉鞋,只要干净,只要你觉得舒适,只要你喜欢就好。你不必太讲究,你可以席地而坐,你可以仰卧在草地上,感受大地的温度,看天边的云卷云舒,你可以放声歌唱,甚至大喊大叫,因为简单自然原本才是乡村的本色。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外公赶着羊群回来了,是谁家的母亲在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了?太阳偷偷躲进了山的后面去了,最后一抹余晖也退去了,村庄渐渐朦胧起来了。不久,路灯亮起来了。啊!我又度过了一天了啊。要多久没有静下心来与自己相处了呢!又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这份宁静了呢!
“熬过高中就好了,考上了大学你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了,到时候也不会有人干扰你谈恋爱了。你不谈老师还鼓励你谈呢!何必硬要踩这个点呢!”这大概是每位高中老师苦口婆心的口头禅罢。大学,怎么说呢!一方面你确实有了大把的时间,你是自由了。一方面是你没有时间也没有自由。但是我觉得没有上过大学是一种遗憾,没有大学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吧。相比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地域更广,生活习惯,语言也有更大的差距,每个人身上有更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优缺点,这可以让你开阔眼界,看到更多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让你看到美好,看到差距,去不断的充实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想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去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努力付诸行动。这学期大概是目前过的最狼狈的一学期了。本来大二的课程就已经把课表填满了,每天四五讲,再加上修了大一的几门课程,于是过上了魔鬼式的生活。上不完的课,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博论文,背不完的知识点,何止一个心力交瘁了得!这讲课在新区,下讲课在老区,于是新区老区跑成了常事。无奈小面包车站那里又经常排起长龙,为了尽量不迟到,我和小可爱只能开启飞奔模式。最难忘的是星期五第三第四讲课,第三讲课在老区西四,第四讲是新区体育场的体育课。每次从西四跑到小面包车那里,却是又一条长龙,好吧!那就跑吧,提着重重的书使了劲的跑吧,跑到体育场已经是气喘吁吁了,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是体育课的课前800米跑,于是每次充满活力的老师在前面张牙舞爪地跳着健美操时,我整个人都蔫了,心里面只想着快点下课。后来为了让体育分高一点,只能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赶作业赶到闭馆,把书放回宿舍,再出来跑个两公里。那个时刻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了,在冷空气中在昏黄的路灯下跑的背后发凉,有时候我真的害怕突然从背后跳出一只妖魔鬼怪吃了我,幸亏并没有。大学里面你得学会一个人,我觉得这很重要。以前吃个饭要一群人一起去,上个厕所也要三五成群的去,大家的目标也几近相似,考大学,所以谈论的东西也差不多。但是大学不一样,每个人的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过的生活,想要追求的东西都不会太一样,每个人也更加的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打算,自己的步骤,很难有相同的步伐,就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的专业你们的课程往往也不一样,所以你得学会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泡图书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越长大是会越孤单的,可是那又怎样呢,谁又不是在城市里孤单的流浪着呢。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也开始变的浮躁。我们不再有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个人,我们不会有时间去面对面彻夜长谈,去互相倾诉了。很多人开始变的在网上无话不说,相视却无语。我们习惯了与手机相爱相杀,习惯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音乐为伴。谁不是在深夜崩溃了好多次又自己治愈自己,第二天依旧若无其事,努力的积极向上着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即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难免感到孤单吧,有多少次甚至觉得呼吸都困难吧,有多少次湿了眼眶吧!但是我们都不会倒下,我们都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压力越大痛苦越多越不想轻易放弃,这大概就是城市的魔力吧。
乡村祥和宁静,容易知足,适合修身养性,安居乐业;城市压力大,诱惑多,容易迷失,容易受伤,也容易成就自我。
后来,你是否也成为了一半乡村,一半城市,迷恋着乡村,又向往着城市的人啊?
一半乡村 一半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