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这本书在前几年初读,隔了几年之久,如今再读,书还是那本书,可是身为读书人的我已不是当时的那个我了。
我对杨绛的最大感受是,曾经在微博、qq空间看到的是那句,“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一百岁感言》是啊,世界是自己的,她将自己活了一个世纪才明白的道理,告诉现在的人们,只是她的心酸与不能说,又有谁能懂?即使懂得,不是她,亦难体会其中苦楚。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独女钱瑗去世;1998年,钱钟书去世;2002年,失去唯一的女儿与挚爱的人生伴侣后,92岁高龄的杨绛写了这本回忆一家人的往事录——《我们仨》。
一、人生是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人最害怕的,也是最不能忍受的事,往往通过梦境,震慑人心。
杨绛多次梦到钱钟书在梦中离开,独独扔下自己一人,钱钟书只好安慰她,梦都是反的。只是人在的时候,梦是反的,人不在,梦就成真了。
二、我走散了,找不到他们了!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钱钟书与杨绛没有了钟书,没有的圆圆的杨绛,每天都在行尸走肉,心里苦,可有谁说?以前圆圆不在了,好歹有钟书在旁边安慰,可是现在,连钟书也不在了。
他们父女俩相约在天上见面,独留她一个人在这人世间继续“受折磨”。我想,他们听到她这么说,一定会相视一笑,“我们在这先替你将天堂的苦先尝遍,等到你来时,便只有糖味了!”钟书爱吃糖,他想她也能在人间多快活哉,不与那苦味做伴。
可是,有他们父女俩的日子,即使苦,她也是甜的。没有他们,一个人生活的她,纵然餐餐吃蜜饯,也只能咀嚼出满满的涩。
三、“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当初爱的有多深,如今的痛苦就有多重。生离和死别,深究必累,慧极必伤,只希望两人能长相厮守,唯此而已。
这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你我相距千万里,相爱不得在一起,而是你明知道我爱你,你也爱我,只能天人相隔,空留一人苦相思。
“要么在一起,要么一起死!”只恨不能随你去。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道理,可是在你面前,她便什么也顾不上了。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丧女、丧夫之痛,让她在剩下来的日子,依旧过不好。
我想,没有人能过得好,除非是个豁达极致之人,即使是,谁也不能保证。
我们仨
网友评论
你的排版和图都配的特别好~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