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妻子去世以后,87岁的他试着用文字用画笔去记录他们相守相依近60年的点滴聊以自慰,陆陆续续画了4年多,300多幅……

这就是《平如美棠》这本书的由来。书名取自二人的名字,饶平如和毛美棠。
1922年出生的平如老先生,生于江西南昌的一大户人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一名热血青年,1940年高三未毕业的他就去考了黄埔军校,带着父亲的殷切希望“倭寇侵华日,书生投笔时”,背着缝了四个白色的大字“长征万里”绿书包,花了4个月从江西走到成都开始了抗战生涯,一去6年,1946年抗战结束,父亲催他回家成婚。

妻子毛美棠也是家境殷实的大家小姐,两人相识成婚虽是缘于父辈相识,但二人却意外地情投意合,年轻相恋时去公园约会,他俩总是一唱一和,美棠用报纸卷成话筒唱花好月圆,他在一边用口琴伴奏。

成婚后他们先是辗转贵州做生意,后又到了上海,饶平如做着2份工作,会计兼编辑,全家度过了一段最平顺的日子。
好景不长,1958年因历史原因,饶平如被送去安徽劳改,一去20多年,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美棠独自一人照顾5个孩子,为了维持生计,家中的贵重物品一件件变卖,去工厂做工,去自然博物馆搬几十斤重的水泥……旁人劝她和饶平如划清界限,她咬定自己的丈夫没犯错,坚决不愿意,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此时坦然接受命运的捉弄,写信给饶平如的信中一直都是鼓励和体贴,不见抱怨。
直到1979年饶平如平反回到上海,全家人才得以团聚。
然而不幸的是,1992年,美棠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和肾病晚期,为了延长妻子的生命,饶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一做就是4年。

病到晚期,美棠的神志已经不清醒,有一天她忽然想吃杏花楼的点心,80多岁的饶平如骑了40多分钟买回来,她已经不想吃了。

又有一天她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饶平如怎么说她都不信,八十多岁的他,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2008年,距离他们60年钻石婚的纪念日只有短短5个月,美棠去世,饶平如剪了她一缕头发,拿红丝线一扎,带回家,保存在家里。
他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老先生说虽然美棠的身体走了,但是她的灵魂,还有自己对她的想念是永远的,他想记下他和她的一生,一是纪念,二是提醒给第二代第三代的后辈,让我们看下,因为我们太幸福了,没有经历过我们这种艰难的生活,他想让我们知道一点。
美好回忆
棠棣开花
平生鸿爪
如此年华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美的,情“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