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桓
每个人对死亡都是恐惧的,可即使是秦王汉武也逃避不了死亡,只不过他们用“驾崩”这个词来升华一下帝王的高贵而已。
对于亲友的离世,亲属在悲痛之余的同时还得要面对现实,挑一块墓地来安葬先人。对于黄土荒地多的农村地区,墓地的选择也是越来越趋于紧张。
现在的农村地区,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许许多多的耕地也被开发为墓地了。在以前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墓地供应越来越紧张。
在以前,农村人对先人的安葬,墓地首选就是一些丘陵、黄土岭、半山腰之类。这些地区,每到清明时节扫墓就会使人犯嘀咕,一年下来墓地早就长满了半腰高的荒草,加上墓碑年久受雨水的冲刷,墓志铭早就模糊,扫错墓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可现在,丘陵、黄土岭、半山腰之类的地方早就堆满了坟墓,实在是塞不下去,那么只能开发耕地作为墓地。将一些地段高一点、不易积水的耕地开挖,砌上砖和墓碑,那么先人的墓地就有着落了。今年清明回去的途中看见一处两亩地不到的耕地堆着大大小小十多个坟墓,最小的只剩下一块墓碑。先人在生前被高房贷压得喘气,过世后居然也被压挤。
政府一直以来都提倡火葬,可是由于各地墓葬风俗不一样加上当局火葬政策不够人性化,广大农村地区的火葬屈指可数。而选择土葬,那么在土地资源严重紧张的情况下,那么除了开发耕地别无选择。
虽然村干部担有监督职责,可是对于开发耕地当墓地的村名,村干部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大家生活在同一条村,说不定死者就是自己的直系亲属,村干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耕地变墓地只会愈演愈烈。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建公墓。如果有现成的公墓可以安葬先人,那么村名是不会冒着违法的风险来用耕地安葬先人的。可是,公墓的建设涉及公安、消防、森林、卫生、国土等等政府部门,如果政府不牵头,民间很难进行建设。
如果公墓问题长期没法解决,那么人死了,只能将其裹着一张凉席往大河里抛了。
作者:李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