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

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

作者: 康德未曾出远门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5:31 被阅读0次

1.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力

在上周预习的部分,我给大家留的一个思考题:“很多人认为通过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我们能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供应和需求有更准确预测,你赞成还是反对?”

我自己是反对的。也就是说,我认为通过大数据、计算机、云计算,并不能够对人类未来的需求和供应,做非常准确的预测。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这里提供一个“同向意见书”,concurring opinion。

我们在讲习惯法的时候,说过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反对意见,叫“异向意见书(dissenting opinion )”;另外一种叫“同向意见书(concurring opinion )”,也就是说结论是一样的,但是理由、观点、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我自己认为需求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一点是确定的。但是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呢?这些可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不断变化的。

你比方说十来岁的小朋友,他们攀比什么?可能就比一双新的鞋、一套新的衣服、一个新的玩具。再长大一点,在中学读书的同学呢?他们比的是他们的手表,比他们的iPad。当大家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比什么呢?比你买的手机,比你去过什么地方旅行、去了一个比较有情调的餐厅。

年纪再大一点,比的是在哪儿买的房。年纪再大一点,比的是自己的孩子上哪个学校。年纪再大一点呢?攀比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有空就回来看自己。如果再大一点呢,比的是自己有没有存好钱,可以做心脏搭桥手术。最后比的是自己进的是哪家养老院。

攀比是永远存在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攀比什么需求什么,这跟当时的条件、当时的技术水平、生活水平高度相关,而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创新本身,顾名思义就是一些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东西。

还有我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再深一点,大家今天都在说,使用大数据可以做出预测,但是我们想想大数据,数据本身是怎么来的。你要知道,数据永远是根据观察、观点、立场和理论而来的。如果没有理论,没有观察的角度,就不存在数据。

我拿出一个苹果,要你写下关于这个苹果的数据,把这个苹果给记录下来,你马上就会问:薛老师,你要记录什么呢?是它的形状、色泽、甜味、重量、硬度,还是别的什么维度呢?你必须先有一个维度,才可能有记录下来的数据。

所以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没有立场的、不从任何理论角度出发的数据。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大数据收集的时候,本身就需要理论的创新、角度的创新、维度的创新。你得先有想法、先有角度,才会有数据。

比方说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它们要做身份的验证,仅仅密码不够了,仅仅指纹也不够了,它们会计算用户敲密码的节奏,来判断这个密码是不是同一个人输的。

这是大数据,但你要收集用户敲密码的节奏,也就是他敲一个键与另外一个键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指标,你必须先有了想法,才能让计算机去记录这样的数据。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大数据就不会把这个信息给记录下来。

简单地说,在大数据背后我们还需要观点、立场和理论。而这些观点、立场和理论,是人的想象力造出来的,而人们可能造出来的理论、观点和立场,数量上是无限的,我们必须通过人类的价值观、取向、好恶来做一个选择,选择那些有用的观点,选择那些有用的理论、有用的角度,而这些都必须由人来完成。 

所以预习里面的这一道思考题,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他们当然很厉害,但是我们人的想象力、价值判断,也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世界走向何方是不可能预测的。

2.如何分饼决定饼的大小

好,我们讲讲本周的几道思考题。

周一问的是:“我们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困难,人际效用不可比较、数据不可得、如何奖惩怎么解决?”

周二我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利用价格的作用。

周二的问题是:“价格的三个作用,第一传递关于稀缺的信号,第二指导人们生产,第三指导人们分配,哪一个更重要?”

我在周三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第三个功能——分配功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分配功能、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前面两个功能也就自然会瘫痪。

其中徐徐同学给的回答特别有意思,他说徐小平老师在直播过程中也说过,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合理的股权配置,只有合理的配置才能激发团队成员最大的斗志。

徐小平老师那一期直播节目我也有看。我当时印象非常深的,是徐老师说他去考察那些创业团队,只要大老板占股份96%,后面4个百分点留给另外的四位联合创始人,这样的团队成功概率就很低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如何分饼决定了饼的大小”的道理。

3.政府指导价与商品供给

周三的问题是:“有什么产品是应该由政府调控的?”

同学们非常努力,想了好多的例子,有些同学说像盐、像水、像基本的药物,这些必需品,它们的价格应该由政府来调控。也有说像石油这种垄断产品,政府应该管制它的价格。也有人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也应该管制它们的价格。

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其实是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给了指导价,做了价格的调整,对我们所讨论的这些商品本身的供给,到底是有促进的作用还是抑制的作用。

你比方说盐,政府当然可以指导盐的价格,甚至用法律来控制盐的价格。政府做什么都行,问题是你这么做了以后,盐的供给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是维持不变?这是问题的重点。

云腾同学提到,在日本核泄漏的时候食盐恐慌的事件,那时候一小袋食盐涨到了五块多钱,但下午又回落了。食盐的价格大幅上升,是不是政府应该管一管呢?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当时看,核泄漏会不会污染我们可得的食盐,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在这不确定性下,这时候食盐价格的上涨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传递了稀缺性的信号,传递了人们对未来食盐可得性的预期,人们就会好好地省着食盐来用。

当时由于食盐价格上涨,人们囤积的积极性也上涨。为囤积投入的资金也在上涨,这时候万一他们的判断做错了,亏损的可能性也在上涨,所以人们同时也就会积极地去寻找真相,了解这次核泄漏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大量的可供应的食盐。

然后到了下午,人们获得了更多可靠的消息,作出了更准确的判断,食盐的价格就下跌了。这价格的一涨一跌都是有意义的,不能说既然下午都跌了,所以上午的上涨就没有意义。

因为我们要记住,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我们永远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判断一种行为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而不能用事后的信息倒过来判断。囤积居奇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讲利息理论的时候会详细地阐述。

4.供给不自由,价格依然有意义

昨天给大家留的问题是:“供给不自由,价格是否还有意义?”

好多同学的回答都被“供给不自由”这句话迷惑了,他们会觉得,如果供给不自由的话,价格就没有意义了。

但你想想,供给什么时候自由过?这个世界上钻石不够,你可以理解为上帝没有让石头随便就可以变成钻石,这是供给不自由;石油不够,这也是上帝造成的,他没让每一块地下面都有石油,他只让世界个别地区的地底下有石油;医生的供给不自由,因为任何人要行医,还得取得行医执照、行医许可;出租车供给不自由,因为经营出租车,还必须得到经营许可。

那你说钻石的价格、石油的价格、看病的价格、乘出租车的价格,有意义没意义?它们一样有意义。

我们说供给不自由,有些不自由是很难改的,上帝造成的不自由,那就很难改。但有些不自由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政策改变的。问题是无论可不可以改变,在给定的供给下面,价格总是有意义的。

供给自由不自由,跟价格有没有意义没有关系,不管供给自由不自由,价格都有意义。价格的意义就在于传递稀缺性的信号,指导人们用适当的方式生产,以及指导人们进行产品的分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z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