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以为人?

作者: 蓝鸟_01a4 | 来源:发表于2020-01-09 16:47 被阅读0次

近来在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我很喜欢这本书前言提到,这本书或许能帮我们思考“人何以为人”。

我在育儿的过程经历过照书养,买了很多书,发现有不少育儿观念,有的模糊,有的还互相矛盾。这让我焦虑,不知所措。

我也听过很多的词和观念,不如:口欲期,敏感期,6岁孩子的人格基本形成等等。这些观念更让我一度觉得不安,担心因为我没有学习到,而错过了孩子的关键发展,影响了孩子将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教越来越早。我曾经自责,我要上班,孩子老人带,这会影响孩子。

这两年,我经过自己学习成长,开始相信,孩子不会那么脆弱,人生还有那么长,影响因素那么复杂,我不再纠结原生家庭,我也更相信人都有自发向上的力量。我想找适合我们家的教育方式。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前2章里总结了各种理论。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原来,我以为的孩子发展规律真理,其实是某一个理论里的一个观点,我终于不用被“真理”束缚了。

书里总结了五大理论:一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表的心理动力学观点,人们常听到的“口欲期”,心理社会性的发展8个阶段,就是他们的代表理论。

二是以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观点。

三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观点,还有信息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四是涉及到更宏观更复杂的外界影响的环境情境观点。

五是关于基因和环境共同因素的演化观点。

书中第2章还讨论了“何种理论是正确的”。

人们喜欢确定性答案,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合适的问题”: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调情绪、动机冲突,以及行为的无意识决定因素;

行为主义观点强调外显行为,更多关注个体做了什么,而不是头脑中发生了什么;

认知观点则更多关注人们想什么,而不是做什么。认知观点更多是基于人的生理特性,比如神经、原有知识储备,是怎么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的;

情境观点聚焦于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演化观点则聚焦发展所基于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对儿童和成人行为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关注少,我认为演化论研究的是人群普遍的行为,而缺少针对个体的研究。

人何以为人?这些理论都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就如盲人摸象,我们不能说哪个就是真相,这些理论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将它们综合起来考虑,展示了人类在生活轨迹上变化和成长的无数方式。

在这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我想我能为孩子教育做的是,把握我能把握的影响因素。

人何以为人?

相关文章

  • 人何以为人?

    近来在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我很喜欢这本书前言提到,这本书或许能帮我们思考“人何以为人”。 我在育儿的过程经历过照...

  • 不“杂种”人何以为人

    经常有人骂“杂种”,甚至总有人试图证明某个种族优越或某个种族低劣。一直很流行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也一直存在华夏...

  • 人若无情,何以为人

    放学,在烈日炎炎下,下了体育课的同学们挥洒着汗水,三五成群讨论着什么,靠近其中一个队列,竟然在讨论难得的“正经”话...

  • 何以为人,何以做人

  • 何以为人,何以立命

    知识的积累带来思想的活跃,思想的活跃使得看事物更加透彻,看的透彻了才深知“人”之病坏,知“人”之病坏而惑于何以为人...

  • 琴雪说红楼之学凤辣子的说话艺术

    人而为人, 不言其可。“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因而...

  • 何以为人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压力, 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没有退路, 人当且如此。

  • 何以为人?

    2049年,你是否想过你在哪里?《银翼杀手2049》给了观众一个可能的答案。 2049年,人类已经成功地拥有了九大...

  • 何以为人

    每次读完书,都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做个梳理。是的,思想,理性的思考,感情,感性的体会。哪怕星火之小,毕竟思考过,...

  • 何以为人

    清宁中考没能考上县里唯一的高中,在她未成熟的模糊的意识里,她向上的阶梯就是她啃过的一本本书,没有考上高中,就意味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何以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ay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