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我定下来50万字的写作目标,之所以有这么明确的数字,是因为我非常清楚,这是个具有挑战,又遥不可及的任务。
还记得去年总结时,我只写了十几万字,说不尽的遗憾。
今年脑子一热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完成这个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坚持日更,每天都写,一直写,坚持写,总能达成这个目标。
事实是我坚持了下来,在过去的9个月里,我写49.3万字,出版了两本电子小说,距离年底,还有三个月,离目标近在咫尺。
相比较许多优秀的写作者来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可相比于去年,真的进步很大。
我想简单聊聊,对于我产生作用的6条心得体会,希望对于你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
1、迫切改变的欲望
决定写作,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写作可以让我变得更好。
一个人长久的坚持写作,阅读,难道她不会发生点什么变化吗?我觉得肯定会的。
我非常确定,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我的生活,工作,人生观,价值观,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依然如此,可是如果去做了,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我也要去试一试。
自媒体作者安妮说过这么一段话:
一个咀嚼过贫穷的女孩,一个骨子里没有安全敢的女孩,一个学历不好看并且极度自卑的女孩。
是愿意花时间让自己改写人生的,哪怕机会微乎甚微。
我恰恰也是她口中这样的女孩,内心的迫切,是那么的强烈,让我拥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当清晨的闹铃响起,我迅速从床上爬起,穿上衣服走到客厅,打开电脑,开启了写作计划。
我有懒惰的时候,有颓废的时候,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不会被这些负面情绪吞没,我怕在一点点的妥协中,梦想不剩下一点残骸。
遇到写作,像是遇到海水中救命的稻草,带我逃出了深渊。
我想变得更好,有多迫切,就有多大的欲望,这种欲望一直助力于我向前奔跑。
2、树立写作自信
写作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建立写作自信。
这一点大多数发生在新手写作者的身上,这类作者不具备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文章写好,或者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自己想写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如何行动。
虽然我已经写了几部小说,也经常有这样的担忧,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下面要去谈的一点。
写的好与不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不要去写。
这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我写的不好,要不要去写?另外一种是不管我写的好不好,我都去写。
多萝西娅.布兰德曾在《成为作家》中谈到,找她咨询这四个问题的人远远要多于要帮他们解答小说结构、人物刻画等技巧问题的人。
而这四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本身的问题,要不要写作?
如果一个人必须首先确保自己内心丰富的,才思泉涌才会为人所知的话,那他根本就不会开始写作。如果他不轻易的写作,那他就是选错了行业。
有人觉得自己的文笔不好,有人觉得自己没有才华,有人觉得自己不会写故事情节,有人担心写的文章没有人阅读等等,带着重重顾虑,不愿意不笔。
其实你想多了,写作的门槛非常低,只要会说话,你就会写作。
就如网易一位作家演讲中,谈到的一样:
我认识的每一个作家,初稿写的都很糟糕,但他们会坚定的订在椅子上,他们会当做成一种义务。
所以说,真正的写作困难:去写,而不是去想。
只有去写,才能够一点点的变好,在一点点的变好中,你会看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和能量。
建立写作自信的起始,就是开始行动,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搭配着阅读,那之后出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这之前,我并不能够理解写作自信是个什么鬼,写作就是写作,自信就是自信,这两个词拼凑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
写的时间久了,心里有一股劲,这股劲很踏实,又很我坚定。
3、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有许多的小伙伴,每个月罗列了许多的计划,比如要阅读,练瑜伽,摄影,画画,录小视频等等,这些计划中,是要摘出来一至两个喜好,坚持去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有时间做。
把有些喜好,设定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昨天早晨8点多时,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写作群里有个姐姐,5点多起床,写了一篇文章, 阅读了近两个小时的书。
可想而知,那些优秀的人比我们多出了多少时间,可他们比我们还勤奋,还好学。
有些人还迷迷糊糊没睡醒,人家已经完成了那么多的事。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如果下午,晚上,你也可以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计划,那也非常的不错。
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早晨去做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只有睁开眼就去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一天才能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焦虑情绪,心态平和了,整个人跟着神清气爽。
4、拉伸舒适区边缘写作
这9个月来,坚持日更亲测之后,我非常坚定的认可了一句话:量变引起来质变。
这大半年来,无论是更新小说章节,还是写一些心得体会,生活感悟,出现爆款的频率都高了许多,点赞量和阅读量也跟着上去了。
这一切都要归根于每天的坚持,只有多写,才有可能出现爆款,如果一周写一篇,那一篇灭的几率就很大。
同样,延伸出来另外一个问题,你是浅尝辄止的练习,还有大量投入,拉伸到舒适区边缘的练习?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如果纯粹的写一些碎碎念,写一万小时也没什么用。
听起来像是在泼冷水,如果你刚开始的小白,坚持写碎碎念,当然是可以的,这样可以让你的肌肉产生记忆,帮你培养写作的习惯。
但如果你想写的好一些,更好一些,就是需要突破眼前的瓶颈。
不仅每天去写,还要拉伸到你舒适区的边缘大量练习,才能够写出优质的文章。
5、专注、复盘、自律循环再循环
周岭《认知觉醒》中有这么一段话:
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
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去写,不知道如何整理素材。还需要克服自己本身附属的懒惰、拖延。
而这些反天性的东西,很难,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长。
明白这些道理,接下来就容易多了。
确定自己的写作定位,比如写小说,写自媒体文,写短篇故事后,专注于自己选择的事情上。
如果没有确定写作定位,也没有关系,先去写,写着写着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
这一路上都是探索的过程,会给你许多的意外和惊喜。
其次,就是复盘,每周一次也好,每月一次也罢,有复盘,便会有反思,总结,归纳,才会发现不足,得到提升。
另外便是自律,坚持这件事情很难。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
选择写作这条路,就是需要确定是因为喜欢,还是因为生存需要。
而喜欢带来的热情,会帮你抵挡无数个伏案写字的深夜。而欲望带来的动力,也会促使你带着勇气坚持下去。
之后,便是按着这种节奏,循环再循环,坚持在坚持,熬过去,说不定就胜利了。
6、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在这之前,遇到好的句子,段子,我直接放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里。
每次写作中,想要引用经典语录时,便会跑过去扒拉之前的记录。因为平时我也会传输工作上的文件、图片或者工作的内容,而收集的那些语录,经常会被顶到了十万八千里。
每次查询时,都要翻找很久。
之前也经常听别人说,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但是如何建立,如何收集,如何整理,我脑子里完全没有任何概念。
我第一次尝试时,是通过手机的备忘录里保存。
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非常不错,至少想要引用时,找起来非常容易,还能够反复阅读。
同样,也延伸了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手机丢失,我的素材库也跟着丢失了。
第二,经典语录混合在一起,不方便使用。
思来想去,我下载了印象笔记,登陆自己的手机号,就不用担心第一个问题了。
另外我将文字进行了分类,需要写什么文章,查找那一类的经典语录,就容易很多了。
自己担心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了。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
希望我们走在这条路上,不负初心,一直能够走的很远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