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632天#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到用的时候死活想不起来。
我最近在写公司介绍,准备宣传一下公司,扩大一下影响力。
第一版的内容就是平铺直叙,和大部分公司的介绍差不多。介绍公司成立的时间、公司人员结构、公司的业务方向和主要业绩等等。
写第二版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自我介绍。在《全脑演讲》中介绍了一个自我介绍的方法,也是产品介绍的方法,我觉得写公司介绍也能用得上。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我是谁;第二,有何不同;第三,何以见得。
之所以想到《全脑演讲》这本书中的方法,就是因为我在公司的微课培训中讲过这个方法。但即便如此,在写第一版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个方法。
没有想到,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不熟悉,没有内化。
其实之前参加过的培训中,有提到工作报告的写法。首先要考虑工作报告的受众是谁。同样在写公司介绍的时候,也要考虑是谁在看。他为什么要看,你希望他看到什么?
如果写第三版的话,我可能还会用到SCQA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也知道,而且也用过。在指导同事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就让他们用这种结构来写作,从现在看,他们已经进入了决赛,说明效果不错。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想到SCQA的方法呢?还是不熟。为什么现在又想起来了呢?是因为现在有点复盘总结的味道。有没有可能把公司介绍写成一篇爆文呢?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对于这样一件作品,需要思考和精雕细琢。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学了总是用不上?用的少、不熟悉是最大的原因。
怎么改变这种学了用不上的状况呢?
第一,经常用。关键是有些方法技巧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用得上。比如演讲,你得有听众。有听众你就会紧张,没有听众你永远都模拟不出来紧张的那种感觉。
第二,自己想。就是自己想象一个可能会使用到这个方法的场景,这个场景最好是熟悉的,工作中的或者生活中的。然后在这个场景中模拟使用这个方法。自己问自己答,自己说自己听。多在这种想象中的场景中练习,也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想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我计划以后学到什么方法,就想象10种场景来使用这个方法。
你呢?有什么打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