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中午时突然来了一个快递,我很纳闷,最近没买什么东西啊。打开一看,是闺女邮来的“晓起皇菊”。我才想起前些日子跟闺女电话聊天,闺女说去婺源游玩给我买了那里的特产“皇菊”茶。看到朵朵金黄的菊花,我的心情也像菊花一样明艳起来。
刚刚还在办公室跟同事聊起闺女上个周末用奖学金给我和他爸定的周末西餐,晒了一把“有女儿就是不一样”的幸福。
同事唏嘘,你怎么把女儿培养成这样的?我说,比如女儿发了奖学金问我和老公需要什么,要送我们礼物。老公回复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你自己留着用吧。”我马上说:“太谢谢女儿了。我想想我需要什么,马上告诉你。”女儿说:“我给你们定个周末西餐你俩去浪漫一回咋样?”老公回说:“你妈买了那里的卡,可以随时去吃,不用你定了。”我说:“太好了,我正想吃西餐了!”女儿欣然定了周末西餐。我说:“谢谢女儿总想着妈。”女儿在微信上打出跳舞、快乐的图片说“应该的,妈妈快乐,我快乐!”
回头我问老公:“你干嘛总拒绝孩子的好意啊。”他说:“她挣的奖学金留着自己花吧,我们又不需要。”。我说闺女给你的是奖学金吗?是想让你跟她一起分享获得奖学金的快乐,是想用自己挣的钱送父母一份感恩的快乐!我们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看到孩子的感恩心啊!老公小声嘟囔,用想这么多吗?随即默然。我说,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感恩呢?当孩子懂得感恩时你应该学会夸奖,而不是以“不需要”堵回去。老公说,孩子有这个心,心里高兴就得了,干吗还非要。我说,感恩是行为,不是做样子。分享别人的快乐,也不是靠藏在心里,而是要用行动表达出来。再说,你若总是拒绝孩子感恩,慢慢的孩子就不让你分享她的快乐,不表达她的感恩了,到那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是孩子心里真的没有你呢?还是你的拒绝让孩子不再愿意表达呢?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快乐愿意跟你分享,都有感恩愿意跟你表达。太多时候,是我们以“不需要”拒绝了这份快乐和感恩。让快乐和感恩不能在我们之间流动起来,渐渐的我们和孩子的连接越来越少,你开始埋怨孩子不孝顺,不懂感恩。殊不知,在孩子想要表达时,你因为不习惯,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画面,妈妈抱着两三岁的宝宝,宝宝手里拿着她喜欢的东西,高兴的举到妈妈嘴边说,妈妈吃,妈妈吃。妈妈却把嘴扭到一边说,宝宝自己吃吧,妈妈不喜欢吃。孩子的感恩之心就这样慢慢被泯灭了。
小时候,我每次出差都要问孩子“闺女想要什么,妈妈给你带回来。”闺女总是说“谢谢妈妈,我要好吃的。”每次我都不忘给闺女带几样小礼物。闺女长大了,每次出门都问一句,妈妈想要什么?我都说带什么我都喜欢。而老公在一旁说,省着点儿花钱,别买些没用的东西。背地里老公说,她还不是花的大人的钱,就别让她买些没用的东西了。我说,这不一样啊。钱是我们出,但买礼物的心是孩子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钱,是孩子想为你买礼物的心啊。有一次闺女出门果然没给老公带礼物,给我、小姨还有表妹都买了礼物。老公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看到我拿着礼物在他面前炫的时候,不由感叹:不孝啊,花我的钱,只给别人买东西。我说,“也心酸了。是因为你总是表现的不在乎别人的感恩心,所以别人就慢慢忽略了你呢。”当你被忽略时,你才感到原来你也是需要的。后来,我跟闺女说了这件事,闺女很吃惊,说,我觉得我爸不是个在乎这些的人啊。需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给”是一种需要,“拿”也是一种需要,同时是一种互相成全。
常常听我的一位同事感叹自己的娘家侄子,在深圳有着一份人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却为了省一趟车费,过年都很少回家,即使回来也从不给家里人带一点儿东西或礼物。我很疑惑,难道孩子没有一点儿孝顺父母的心吗?同事说,是从小的畸形教育造成的。从小读书上学他妈挂在嘴上的就是一句话:咱家穷,你出去不要乱花钱。我说,从小教育孩子艰苦朴素也没错啊。人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嘛。同事说,错在他家并不穷,而是观念穷。儿子出外上学,总是不给带够钱,要让儿子感觉自己真穷。从高中时就要求孩子在学校里利用课余时间在食堂里勤工俭学,到了上大学更是如此。节假日为了省车费让儿子尽量别回家。儿子就在学校打一个假期的工挣满学费。慢慢的真的成了“穷”学生。后来孩子去了深圳打拼,终于获得一个高薪职位,父母又说,我的经济能力有限,以后帮不了你,你把钱攒着,自己买房娶媳妇吧。父母也曾经很是骄傲了一把,孩子一直自己打拼,很少指望家里。但是慢慢的这种只盯着钱养出来的“穷”也养出了其他。
如今父母年迈,却常年见不到儿子回家,即使回来也见不到孩子分文的回馈。父母常常感叹儿子有本事了却不懂孝顺了。亲情的淡漠也是一家人用眼里只有钱的“穷”养出来的吧。当初为了省车费不让孩子回家时,孩子一个人在异地过年的辛酸需要,你懂吗?当年孩子本该只为求学苦拼的时候你还要求他为了生活苦拼的痛苦需要,你懂吗?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拒绝给与,不是给不了,是用错误的观念拒绝给。当你如今想要的时候,孩子会有吗?那些他曾经需要的和你现在需要的早就被扼杀了。人的有些需要是需要被看到和被满足的。
我的这位同事常常感慨自己的变化。说自己的家庭出身是贫苦的,勤俭节约是从小的家风。自己从来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总是攒钱,攒钱。前几年眼见着房价天天涨,自己一直想买的房子因为没攒够钱更是买不了了。整天忧心如焚,盼着房子落价。直到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分到一家大型国企,拿着过万的月薪。她想这下买房攒钱有指望了。没想到女儿今天给她买件名牌衣服,后天给她换个包,钱没攒下多少。起初她天天叨叨女儿不知道攒钱过日子,竟买些用不着的东西,为此焦虑不堪。我们看到她的新衣、新鞋就夸她年轻了。她随口一句,闺女竟乱花钱,非逼着我穿。再后来跟我们说,这名牌鞋穿在脚上就是舒服啊。她慢慢接受了闺女的生活观,开始舍得偶尔给自己花钱买件贵一些的衣服了。得到欣赏也能对着镜子走几圈了。后来闺女自己贷款买了她一直舍不得买的房子,她可吓坏了,这么多贷款啥时候还完啊!但房价并没有在她的恐惧中停下来,女儿买的房子早已超过了贷款的价值,还有盈余。她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说女儿的决定是对的。接下来她自己也换了心怡的房子,而且因为房子的大幅涨价还赚了一大笔钱。此时,她再也不以自己的“勤俭节约”的家风为自豪了,而是感叹自己的观念早已落后于时代,阻碍自己享受生活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是我们某一个时期生活的需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我们的需要会改变,如果我们固守陈旧的观念不变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受到阻碍,我们就会变得焦虑。有一种被生活抛弃的感觉。所以与时俱进也是一种成长啊!
看到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是自私,是一种自我成长的爱!
双十二那天,感冒在家,我也凑了一把热闹!看到自己一直没时间去的花店晒出了不少漂亮的鲜花。傍晚,我对老公说,陪我去买束花吧,没准看着花我的感冒就好了。老公斜倪着眼睛说,“花能治病?”我说:“你看看呀。”
花买回来插在花瓶里,满屋芳香、靓丽,心情好了很多。我不由在朋友圈晒了晒。我说“感冒了,买束花来安慰安慰自己。”很快,几个好朋友回复,其中三人回了一样的话:赶快吃药吧,花很好看,但光看花感冒好不了。还有一个号称小资的朋友说了俩字:奢侈!我说不奢侈,并给他列出买花的费用。没想到她怯怯的问:在哪儿买的?俺也想奢侈一回。我窃笑,回复说,再去时带着你。
我们生病时真的只需要药吗?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精神需求那么忌讳,压抑到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还有这种需要?我们对现实物质的需要真的大过我们的精神需求吗?的确,花满足不了我的感冒完全好起来的愿望,但可以使我生病的过程心情愉悦一些,生病的日子更亮丽一些,不是吗?
亲爱的,看到并满足自己的深层需要,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改变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