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后,推出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本书在尚未出版之前就得到了外界极大地关注,出版以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胡赛尼由青涩的新人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作,很多人更是坦言,其出色程度远超《追风筝的人》。如果你曾经读过《追风筝的人》,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灿烂千阳》。
作家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住在加州。他的作品以反映阿富汗为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透过他的作品,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阿富汗,并开始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以及那里的普通民众所遭受的苦难。《灿烂千阳》以两个不同的阿富汗女性的视角,通过对她们悲剧人生故事的叙述,展现了阿富汗女性的坚强、隐忍和抗争。故事娓娓道来,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实则是风起云涌,让人欲罢不能。

黑暗深渊里摸索的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是一个私生女,也就是母亲口中的那个“哈拉米”。然而,年幼的玛丽雅姆并不知道这样的一个身份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她不知道,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身份,她只能和母亲居住在一个偏僻的泥屋里,相依为命地艰难生活,却还要承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父亲的出现,点燃了她心中对于爱的渴望。她一直觉得,父亲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太阳,可以满足她所有关于美好的向往。和父亲的光芒万丈不同,母亲带给她的,永远都是一张冷若冰霜而且充满了怨恨的脸。于是,玛丽雅姆迫切想要逃离这里。她甚至都不顾母亲的以死相逼,只是因为想要生活在父亲的身边,想要得到和别人一样的父爱。可是,当她真正站在父亲家门口时,她要以一个怎样的身份进入那扇门呢?毫无疑问,只能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昔日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在这时却形同陌路。当她落寞的回到泥屋时,母亲早已撒手人寰。
原来,母亲对她的苦苦相逼并不是一时的气话,是因为她的离开让母亲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才无奈走上了绝路。十五岁的玛丽雅姆一夜长大,开始认清了所有的真相。十五岁,当很多女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她却不得不面对最残忍的事实。她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她固执地认为,是因为她的任性逼死了一个真正爱她的人。而那个她愿意放弃一切去寻找的父亲,爱她的理由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内心的愧疚,仅此而已。玛丽雅姆不知道,童年的悲剧在她的悲剧人生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发生的,才更加让她措手不及而又无可奈何。
玛丽雅姆渴望能够进入到喀布尔大学读书,而她不得不面对的是,她哪里都去不了,只能嫁给一个中年鞋匠拉希德,成为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妻子。母亲死后,她来到父亲家。可是在父亲的家中,根本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因为她是一个哈拉米,就要被别人视为眼中钉。而她,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她才是那个最无辜的人啊。远嫁,就意味着从此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里。不再出现,这显然是最好的结局。而她曾经深爱的父亲,对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像个旁观者一般的沉默,再沉默。因此,玛丽雅姆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最后成为了两个人心中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对于玛丽雅姆,离开,或许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然而事实证明,她只是由一个深渊跌入到另一个更加残酷的深渊当中。在这段婚姻里,玛丽雅姆从未体会到婚姻的甜蜜,只有难以言说的、无尽的苦涩。玛丽雅姆俨然成为了拉希德发泄的对象,可能只是因为饭菜不怎么合口,就免不了遭到一顿毒打。无缘无故的毒打,让玛丽雅姆常常满身伤痕。面对拉希德一再地毒打,她没有反抗,只是一再地忍耐。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来,母亲曾经告诉她,“女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忍耐。”而她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忍耐。
在当地人的眼里,女性的职责就是生育子女和照顾丈夫、孩子。很多年来,玛丽雅姆唯一的愿望也不过是能够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然后陪伴着他成长。可是在多次流产之后,这个普通的幻想也破灭了。因为不能生育,拉希德更是将她视为累赘。玛丽雅姆对他越是毕恭毕敬,他越是拳脚相加。此时的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十五岁少女了,而逐渐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后只能向生活妥协的中年妇女。终日忙于柴米油盐的简单生活,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变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那么她应该就会这样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她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寻找光明的莱拉

和玛丽雅姆的悲剧童年不同,莱拉的童年显然要幸福的多。家里有疼爱她的父母,学校里几个很要好的玩伴,还有一个愿意像哥哥一样保护她的塔里克。可是,当战争来临时,所有的美好终究变成了可触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再美好,也只不过是幻像罢了。两个参军的哥哥不幸在战争中牺牲,从此母亲变得郁郁寡欢,终日生活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好在她还有父亲,可以教她读书识字,并告诉她要勇敢的追逐自己的人生。塔里克虽然只有一条腿,可是在她受欺负时,一定会挺身而出,教训那些欺负她的人。当战争猛烈地侵袭这个小城时,一切的美好瞬间化为乌有,只留下一片废墟。她的玩伴在战争中死去,她深爱的男孩塔里克被迫逃离阿富汗,父母也因为战争永远地离开了她。而她,在炮火巨大的冲击力下,险些丧命。
巧合的是,拉希德救了莱拉,并将她带回到家中。玛丽雅姆悉心地照料莱拉,让这个刚刚经历了生死的女孩一点一点地苏醒了过来。莱拉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朋友,几乎是在一瞬间,她变得无依无靠。比起一开始就一无所有,得到之后再失去,远比最初根本就没有得到,更让人难以接受。让她欣喜的是,她竟然怀上了塔里克的孩子。但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的来客告诉莱拉,塔里克已死。莱拉内心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伴随着塔里克的死讯熄灭。无奈之下,莱拉为了保护这个尚未出世的孩子,只能嫁给比她大几十岁的拉希德。
开始时,拉希德对莱拉百般呵护,因为莱拉年轻、漂亮,并且怀有身孕。但是好景不长,当莱拉生下一个女孩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拉希德开始变得喜怒无常,甚至连这个不满一岁的婴儿都成为了他咒骂的对象。莱拉不想再过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她想要逃离这里。于是她开始偷拉希德的钱,并存储起来。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她准备带着女儿和玛丽雅姆一起远走高飞,永远离开这个地方。在当地,女性的外出必须要有男性的陪同。因此,她们的身份很快就被识破,然后被遣送回来。很自然地,莱拉和玛丽雅姆免不了又要遭到一顿毒打。这一次,莱拉和女儿被关在黑屋里几天几夜,没有任何的食物和水源,濒临死亡。而她,只有忍耐。后来,女儿被送进孤儿院,她万般不舍却无计可施。渐渐地,莱拉开始对生活失去希望,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毕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里,能够活下去就已经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太多的人,早已死在了战争中。在这个时候,能够活下去,已经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出人意料的是,塔里克却毫无征兆地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中。这时候,她才明白,原来一切都只是拉希德为了让她嫁给他的谎言。拉希德得知塔里克回来,想要好好教训莱拉一顿。这一次,莱拉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起反抗。当他狠狠地掐住莱拉的脖子让莱拉快要窒息时,玛丽雅姆拿起铁锹砸向了拉希德。莱拉活了下来,一直以来毒打她们的恶魔拉希德,终于死了。玛丽雅姆为了让莱拉可以好好活下去,承担了所有的罪责。玛丽雅姆虽然离开了,但她终于不再忍气吞声,继续忍受着拉希德的毒打。她离开的背影是那样决绝,她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
一段值得被铭记的友谊
最后,战争结束了,莱拉回到玛丽雅姆曾经居住过的泥屋,寻找玛丽雅姆留在那里的气息。看到那些屋子里的陈设,就好像是玛丽雅姆一直都在那里,从未离开一样。后来,莱拉找到了玛丽雅姆的父亲留给她的一笔钱、一封信和一盘电影录像带。原来玛丽雅姆的父亲曾经在病重之时找过玛丽雅姆,可是他们终究没有相见。多年以后,当莱拉踏上玛丽雅姆的故乡,玛丽雅姆却再也无法亲眼看到她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了。命运啊,还真是喜欢捉弄人。后来,莱拉和塔里克回到了故乡喀布尔,并且成为了一名教师。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在战后重新回到喀布尔,他们要让这座饱经战乱的城市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果,莱拉没有出现在玛丽雅姆的生命里,她也许永远都不会反抗拉希德,即使是遭受到再怎样非人的毒打。如果,玛丽雅姆没有出现在莱拉的生命里,她也许都不会从死亡的边缘醒过来,也许早就在战火中死去。但是,她们俩还是在命运的安排下,走进了彼此的生命中,进而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玛丽雅姆在临终前,想的是莱拉可以和塔里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莱拉,在生活安定之后,最希望见到的人就是玛丽雅姆。也许,她们最初相遇时也曾经怨恨过彼此。她们之间也曾经有过激烈的争吵,可是最后,她们却真正融入到彼此生命中,就像是水溶于水那样,浑然难分。喜欢《萤火虫小巷》里的一句话,“这世间最好的友谊应当是这样,我知道,你不是我,你是另一个我。”玛丽雅姆和莱拉之间的友谊,用这句话来形容,实在是再好不过。她们是阿富汗千万平凡女性中的两个,虽然一直遭受着命运不公的待遇,但是在内心深处却始终充满了爱,相信美好。战乱真的可以摧毁很多东西,可是永远无法摧毁人们充满爱的心灵。
这本书所描绘的只是一个剪影,或许,真实的世界要比小说中的世界更加的残酷与复杂。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战争而背井离乡,四处颠沛流离。他们的背后没有国家的支持,甚至很多亲人也死在了逃难的路途当中。就像是那个因为逃难而死于地中海的小男孩一样,他们背负了太多原本不该由他们去背负的东西。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是我们根本没法体会到的。

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我们抱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可是我们没有想过,很多生在战火之中的孩子,可能一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我们抱怨生活压力太大,可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居无定所的难民们,他们随时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和他们所面对的一切比起来,我们所遇到的根本不值得一提。而我们,唯有感恩与珍惜,才不枉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