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写作的最佳状态就是自由自在。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的时候大可去干别的。写什么内容,也随心。全都出自个人的喜欢,对文字的热爱与痴迷。
也就是说,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生活的困扰、贫穷而写。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连肚子都吃不饱,是没有心情来写作的。但是,想通过写作来获得生活中所需的欲望,怕是不容易实现,落得失望的。自古文人多饿死。毕竟文字、读书归属于人的精神食粮。而人之生存第一位是填饱肚子,然后才有“饱暖思淫欲”。
闲聊写作与作家梦当然,现在人们生活再贫苦,大多也不至于没饭吃。基本的温饱已经解决。写作也就都可以拿来试试。只要你愿意,喜欢,有无经验都可以。学历低也没关系。一般会说话,就可以来写作。
于是全民写作的年代已经开始。加上媒体的作用,不限于书报。网络写作,自媒体应运而生。就像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一样,写作者遍地都是,内容五花八门。
简书就是其中的这样一个写作平台。如我者小虾米也扑腾到这条江河之中。不识水性,不懂套路,不通世务。使得写作路上踽踽独行,摸着石头过河。不红不火,若有若无。这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可以接受理解的。
写了一段时间后,愈来发现写作这条路的漫长,文字如海洋之水深且辽阔。在汲取营养,领略大师优秀者风范之时,难免产生自卑。站在谷底,仰望高山,星空,大海,感叹自己的渺小,浅薄无知。一阵阵迷茫,如行进在浩瀚的沙漠,找寻着饥渴的绿洲水源。渴望前方的黎明,向往远处的繁华。
我的性格是量力而行,胆小偏于保守。在一件事没有把握希望的情况,我是不会轻意说出来的。因为我还不够自信。所以才认为自己,充其量是一位作者。事实也就是。作者这个词很适合。作是动词,者是名词。就是创造的人。在这指原创文章的人。而作家就有所不同。说到家字,就有压力感,不由生出的责任感。我之单薄,不足以撑起作家这二个字。既便如此,闲来聊聊写作,和作家梦也未偿不可。
我的眼界是极有限的,走的路少,读的书也少。近来也不过读些简书上的文章,或其他公号作者的文章。见有些朋友在对待写作这件事上很着急,功利心昭然。这也没什么错。可要知道,要想写作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往往一辈子也未有成效。
我们往往只见得别人成功,谁谁通过写作出名致富,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就想一试身手。可成功者的背后,必然有先期大量的蛰伏积累。说某某是天才,也只是某某成功之后,人们对其加以的桂冠。
今天有读到一文中说,“一个人的家里没有几千本藏书,是不好意思自称读书人的”。读的书多,才有成就的可能。鲁迅大家都知道,难以超越的大文豪。他的成就是公认,有目共睹。
小学时学过他的许多文章。印象最深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还有<踢鬼的故事>。这些算是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学识精神的最初一点点的启蒙。这是极其难忘的。
不仅仅限于此,作为世界级文豪,他之所以能写出字字珠玑似刀如剑的文章。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先生读的书多。涉猎广泛,古今中外。并翻译过许多外国作品。胸怀广阔,眼光深远。
远的不说,前年去海子故居,其中有一间小屋,仍保存着海子生前的藏书,读过的书。记得不很清楚,但那一面靠墙的几个书柜都摆满了。而且都是我不曾熟悉的书,国内外的都有。
表明海子生前是读了很多的书,不然,何以随随便便就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的诗句呢。一个作者不读书是行不通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共识。
试问我们自己,都读了多少有益的书?既然只零散读了些书,你还想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来,以达到成名成家的愿望?一口吃成个胖子?现实吗?
了解到这些,我想既不必轻看自己,更不可自视过高。
年轻时,每个人的资质大体相差不大。十年后,二十年后,就显现出各人不同的状态,成就。主要原因是坚持。这十年,二十年时间,都用于干什么了?是戏嬉玩乐糊里糊涂,还是有目标追求上进坚持不懈?这不仅是命运,也是一个人的情商高低的体现。
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在众多因素里面,必定少不了个人的付去与坚持。
成不成功,不应该成为写作的唯一动力和理由。就像文前说的那样,如果你不喜欢,或许是喜欢,要靠写作来实现你的愿望,恐怕到头来难免失望。当然,也是有可能成功的。有梦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想说的是,对于写作,认清现实,了解自己。如果喜欢,就先去写吧,不问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