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小说《在酒楼上》讲述了一个曾满怀改革热情的知识分子在现实的打 磨下逐渐颓唐的故事。
对小说中吕纬甫的颓唐缘由的探讨较多是从社会学角度, 而普遍忽略了其心理的深层因素。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曾对改良社会充满“预想”:为破除封建迷信,到城 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为宣扬新型社会科学知识,在课堂上讲“ABCD”之类 的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写改革中国的方法,连日议论甚至与意见不同的人打 起来。他不但在行动上异常敏捷精悍,就连眼睛都时常发出“射人的光来”。
待 与“我”久别重逢,他“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我”邀他同坐的时候,他都“似 乎略略踌躇”,甚至点菜期间竟“推让”起来,全不像原先毫不客气;他的脸衰 瘦了,神情颓唐,就连眼睛也失了光彩。吕纬甫让“我”觉得陌生,只有他环顾 废园,大概是回忆起学生时代,才闪出让“我”略有熟识之感的“射人的光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