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后高考时期应该干点什么呢?
高考到大学开学,大概率将是,你人生退休之前剩下的时期的最长一段假期。
要求也不一定要多高,但起码有意义。
高考之后,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件关于将来,就是选择去哪里,学什么。另一件就在眼前,就是这个超长假期如何来过。
去哪里?学什么?
考完试后,疯玩一周左右也就可以了。接下来就应该想想以后的事儿了。但不能瞎想,得有逻辑的想。
第一,找到你所有考试科目的参考答案,估分。大概确定一下自己考试成绩的范围。
第二,确定自己要学什么。从城市、学校、专业三个方面来考虑。其实,大多数人高考之前只想着尽可能考高分,考好的大学。但是当真正考完走出考场,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对于去哪儿,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没有好好想过。
我觉着,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考虑。第一,就是去自己想去的城市,学自己想学的,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个比较理想主义一些。第二,就世俗主义一些,学将来能找好工作的,能挣大钱的专业。
有人可能觉得做这个选择,得考虑自己的家庭资源。我觉得确实是有一些道理的,毕竟良好的物质基础更能为追求梦想助力。但其实,喜欢、兴趣、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去年,26岁浙大硕士毕业的张韫喆重新高考,考取了山东一所二本院校的医学专业,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医学梦。
虽是这样说,千万别被这样特例刺激打了鸡血一样,一定要去追求梦想。很多当年选择追求喜欢的专业的人毕业后,面对生活的残酷都后悔当年没能学计算机类的专业,现在工资高。
一定要好好想想,就看你怎么选了。不管选择哪一样,其实都意味着失去和承受,但也都意味着获得。
确定了一个大方向后,就选择几个备选专业。依据估分来选出一些城市和学校,然后就尽最大努力搜集信息,有条件可以亲自去备选学校看一看,找学校老师和同学聊一聊。然后综合所有信息,选出一些最优选项。
这个过程中需要听听他人的意见,因为一个人的思考肯定会有一些死角考虑不到。但是意见归意见,一定保持独立思考。
超长假期怎么安排?
思考报志愿的同时,也要想想这个超长假期该怎么过。思考报志愿和安排有意义的假期完全可以同步,不用分先后。
因为你搜集信息,找他人问意见,甚至到目标学校去体验等等,都不会占用很长的连续的时间。完全可以一边旅游,甚至找个工作一边上班就把报志愿的事情安排明白。
我现在回过头来想,自己当年80多天假期都宅家浪费了。今年虽然特殊,但是50天假期还是有的。这是高三人十多年来第一个,50多天连续的,而且没有假期作业,也没有别的任务的超长假期。
怎么过呢?不管怎么过,都别全程宅家。去干一些以前干不了的事情吧,但不要违法犯罪,同时注意安全。
来一次长途旅行,50多天,现在虽然出国不方便,但是走遍几个省是没有问题的。记得去年高考完,就有班主任带着学生长途骑行,真让人羡慕。
去学个什么也好。正当盛夏,学个游泳挺好。好像以前看到过清华毕业必须会游泳来着,挺有意思。考个驾照也行,自动驾驶应该暂时是普及不了的,普通人还是需要有个驾照的。
去当志愿者,做义工,找个简单的工作等等。在学校待了这么些年,以后还得再待四年甚至更多。早早感受一下社会也不错,看看不同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不同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感性的感受感受生活。
刚考完,就说这个可能挺烦人,但有些东西不会重来,好好珍惜没错。最后祝愿千万考生都成绩超预期,梦想成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