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开始,我的身旁就有了一个朋友,最开始其实并不是“朋友”,充其量只能算个“同伴”。从幼儿园到幼儿班到小学再到初中,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像连体婴儿一样。那个时候我没有体会过“一个人”去哪里做什么是什么感觉,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直到我们上了高中,去了不同的学校。
记得我高一的同学描述我时是用的“高冷”这一个词,诚然,我不是一个擅长于表达和交际的人。
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回宿舍。那个时候的我很羡慕那些几个人成队的人。不久,我和一对军训时认识的姐妹花走走一起,没过多久,我们这个三人团又迎来一个人,还是没多久,又来了一人。最后我选择了退出。
我可能想的太多,我感觉我把自己给“融出来”了。我在这几个人中,我并不开心,我感觉我被玩“出局”了。
没过多久,我又和我军训时候认识的另一个女生走在了一起。持续了一段时间,她是个很害怕一个人走的女生,总是想有个人陪她。但是,最后我还是走了,那时候好像只是因为她和另一个女生玩的很好,但又舍不得我这边。(感觉跟渣男一样,哈哈)
其实这两段中,我离开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是急性子的人,我要挤时间学习,我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很多我等你你等我上。高二高三,我基本都是一个人,有时候会和谁谁谁结个伴。
那时候我很渴望有个志同道合的人每天可以和我同步,但很显然我没有找到,其实找到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我很害怕一个人走在校园的道路上,我每次都走的很快,经常是用跑的,因为我怕别人看到我一个人。
我之前一直以为我是怕自己孤单,怕自己一个人。回顾过往,我才突然发现,我一个人很开心,我怕的从来是熟悉的人的眼光,我不想看到他们用同情的、怜悯的或者是其他的眼光看着我。
我很享受独处,我很喜欢一个人走在没有人的路上。
我不要怕别人的眼光的,我应该做一个脸皮厚的人。
正如毕淑敏所言,“怕虽有理,却并非有利。怕的直接决策是躲,但躲不过的时候,就只有迎刃而上” 。
“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害怕的场。这个场,不要太大,那会使我们畏畏葸葸,就太委屈了自己的岁月。这个场,也不可太小,太小了就容易处在边缘,演出不该上演的节目。它需不大也不小,狗我们驰骋如烟地想象,狗我们度过无悔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