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千部,终是书蠹

作者: 李子寒泉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2:36 被阅读81次

      读书贵在深度而非多寡,方孝孺读书千卷终是书蠹;慧能闻半部《金刚经》而顿悟。若只以读书多寡而论,诸位读者皆胜往圣先贤多矣。诸子百家的大宗师们所阅文字难过百万,智凯大师遥拜西方十八年而未一见《楞严经》,如今读书人无一不是阅书千万字,可是又有谁能说自己远胜往贤呢?

      如今兴起了一股很浮躁的氛围,争相以读书的数量炫耀于人,有人说自己一年读书千本,有人说自己已经读书两万本。曾几何时,读书已经和金钱一样,以数目而夸耀?就经典而言,作者耗费数年乃至数十年写作的书籍,你一天就读完并且大言不惭的号称已经读过某某书是对作者最大的不尊重。各个时代豪俊之士的呕心泣血之作,却已简单的一本两本乃至千本来称呼,真不如不读这本书的人,至少还能客客气气的说自己实在还没有拜读这本书。

      读三本书,不如读一本书三遍,这是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读书体会。我读书速度极快,所以以往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看书喜欢漫无目的,兴之所至无书不读。所以常常出现同时读七八本书的情况,买的书往往只看了一般便不读了,另买新书。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轰轰烈烈蔚为大观,其实是空中楼阁。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但无一精通。就像吃馒头兑水一样,感觉自己撑得不行,一般人也可能觉得你一肚子诗书,而实际上肚子里没货,写不出什么东西。后来检讨自己,浪荡诗书这么多年,自以为才华横溢,下笔却重于千斤,实在是自己做学问不踏实的缘故。所以后来给自己定规矩:一书不必,不开新书(很惭愧,现在也没有完全做到,不过最多同时开两三本书)。现在书阅读越少,但自我感觉学问提升比以前明显多了。走马观花不如格物致知,虽然脚步慢了,但是一寸有一寸的进步,学问不怕慢,就怕停顿乃至走回头路。如今开书三本,重读《史记》,《圆觉经》,新读《明史讲义》。《圆觉经》近期可完,再读《金刚经》;《明史讲义》预计断断续续一两个月;《史记》则不着急,一个月也可,一年也可。不求读完,但求有所得。当年黄侃教陆宗达读书,以明句读《说文解字》三遍为起手式,耗时以半年计。按如今的看法,陆宗达先生半年只读了一本书,实在是不成话。

      读书不是夸耀的工具,求知是读书的第一重目的,但是仅仅获取知识是不够的,智慧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禅宗说的“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道家说的“得鱼忘筌,得意忘形”、儒家说的“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而今之人,鱼没有得到一条,自矜于自己一天摆了多少根鱼竿,是在可悲。

相关文章

  • 读书千部,终是书蠹

    读书贵在深度而非多寡,方孝孺读书千卷终是书蠹;慧能闻半部《金刚经》而顿悟。若只以读书多寡而论,诸位读者皆胜...

  • 书蠹

    庚丑年秋,有羊城白某赴湘求学,学于岳麓书院。因家贫,宿于书院东南角一居室,月余,为文章五,皆工整秀丽,师长怜其才并...

  • 读书十二时辰

    夜半三更 盼天明 男儿正是 读书时 鸡鸣不已 油灯暗 闻鸡起舞 奋发时 日出而作 勤读书 洒扫庭除 驱书蠹 如日中...

  • 夜雨书蠹

    长风冷夜吹苦雨, 适会斯人漫嗟吁。 霓虹闹市诮寒窗。 落落一灯惑蠹鱼。 碌碌唯知耽笔砚, 茕茕未解事樵苏。 深宵不...

  • 西江月•书蠹

    西江月•书蠹 晨露遭逢妒颜, 夜读遗忘时间。 茶韵书香满室染, 黄金如玉婵娟。 书蠹张张片片, 如饥似渴掀翻。 穿...

  • 书蠹王强

    01.我有一位同名同姓的牛人,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他读书之多令俞敏洪佩服。他对读书的态度几乎一直是:读,藏而不述...

  • 「读书笔记」《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东方随笔

    第一章,读书 余老师推荐书目 余世存《大民小国》,拉斯特维德《创新力社会》,王强《书蠹牛津消夏记》《书之爱》,格非...

  • 只恐书蠹是后身

    《佛本生经》里有个故事,说有一个农夫,一辈子靠种地吃饭,特别钟爱自己的锄头。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感受到人生的空虚与无...

  • 读书终是读自己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以为什么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人们常说,做人格局一定要大。如同登山般,...

  • 大众眼中的媒体是什么?媒体的工作仅仅是来反应不好的事情吗?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取其精华(2)《白说》白岩松 你把对方当朋友,他最终是朋友,你把对方当敌人,他最终是敌人,换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千部,终是书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x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