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说爷爷生前有两次生命危险,一次是解放前上山剿匪,另一次是灾荒年食堂打虎。
爷爷上山剿匪的细节,是父亲讲给我听的,而父亲是从奶奶那儿听到的,奶奶又是从和爷爷一起剿匪的人那儿听到的。其中原因只有一个,这是要人命的事,爷爷的轻描淡写,是害怕家人担心,多年以后给我讲,也是一笔带过,我想他是怕吓坏胆小如鼠的我。
听说爷爷剿匪很多次,其中有一次剿匪行动,土匪人多狡猾,山上寸草不生、地形复杂,爷爷和另一个人为了侦察情况,化妆成卖货郎,挑着担子在山下的村子里卖货,白天卖货的时候了解土匪的行踪和人数,晚上偷偷到山上侦察土匪的窝点和火力点,最后部队根据爷爷掌握的情报开始攻击,那时候机关枪不多,大多数人都拿的步枪,山上好多土匪都是满脸络腮胡的回子,个个心狠手辣,刚开始看着枪子儿飞过来,大家还有些害怕,但真的打起来时,年轻气盛的兵娃子都是挺起胸膛不怕死的向前冲,爷爷就在那时被子弹穿过小腿,中了枪伤,但哪里管得了这些,说一个人真的在枪林弹雨中是不惧生死的,最后部队一举端了那个土匪窝,爷爷又投入到下一次的战斗中。奶奶说,有一次还不到天亮,刚出屋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几十个土匪跪满了整个大院子,原来是部队一晚上剿匪的成果,第一排像是个土匪头子的人嘴里一直骂骂咧咧,说着无比狠毒的话,可没几下就被爷爷制服了。

我时常在脑海中想象这些场景和画面,在心中勾勒出爷爷年轻时英勇无畏的样子。但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爷爷更像一个老小伙,浑身都使不完的劲,忙里忙外,风风火火,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偶尔看他坐下来,一边抽着烟一边端着银碗喝两口酒的时候,就会看到他把一个盒子拿出来,取出几张发黄的照片仔细端详,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像宝贝一样把它放回去。还能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家里来了穿着军装的一男一女,专程来看望爷爷,说是省里来的,还带来了营养品和慰问金。那时候爷爷身体还很健朗,一阵子从柜子里取出照片指给他们看自己在部队时的样子,一阵又挽起袖子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炒几个下酒菜,我好奇地看着,只是记得那两个人说着“太可惜了,不应该回老家来…”之类的话。过了些日子,就开始每月给爷爷开始汇款了,钱不多,但每月都很按时的从省上汇来,直到爷爷去世。爷爷生前舍不得花这些钱,时不时就带着老花镜,看着这些汇款单,然后把整理好的大大小小的钱币和那些久远的照片放在一起,让我把它放回原地去,嘴里还念叨着“你要记得地方啊,我老了就忘了…”,爷爷不缺钱,但这些钱是他始终舍不得动的,后来才明白,这或许就是他对曾经辉煌时刻的一个纪念吧!

打虎听说发生在59年闹灾荒时,那时候老太爷念子心切,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托人将爷爷从部队调了回来,爷爷驻守在离敦煌不远的马鬃山上,正好赶上三年灾荒,好的是从山里骑着马走很远的路,运气好时就能打着野骆驼、山羊…战士们运回来,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分给所有人,在那连树皮都吃不上的年代,真的是解决了很大困难。没想到在一个夜深人静下着雪的晚上,食堂里突然传出剧大地响声,锅碗瓢盆都往下掉,胆小的妇女们都不敢进去,爷爷和几个胆大的向前探去,竟然是只老虎,那时候人都饿得发慌,何况山里的老虎,估计是久违的肉腥味招来饿虎来觅食,这时候人们都怕极了,爷爷他们迅速疏散了家属孩子,拿出仅有的二把机关枪,蹲点前后门,找准位置,朝着有响声的地方扫射,不一会儿,屋子里没了动静,男人们向前去,看着中了弹躺倒在地的老虎,大家欢呼庆祝,听说那次爷爷得了几块虎骨,专程拿回去孝敬老太爷泡虎骨酒喝。
这些事儿,虽是听来的,但每每想起来,总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即使离现在年代久远,但还是想用笔记录下来,用以怀念过去,更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有个血气方刚、坚毅勇敢的老太爷,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小人物,让我们收获了和平年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