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魏晋南北朝,上溯汉末至建安。
诸多名流跨时代,生活足迹在后边。
社会动荡人离乱,迄于陈亡四百年。
汉末名虚魏蜀吴,西晋时短东晋完。
宋齐梁陈南朝事,北朝更替更频繁。
世乱作家众星灿,形成流派更可观。
文学创作重自觉,争奇斗艳百花妍。
先秦文化仍渗透,融合儒道佛而玄。
思想开放无禁锢,可谓文学艳阳天。
四百年间如春梦,鸾凤莺鹂百鸟喧。
曹操父子放异彩,形成风骨在建安。
慷慨悲歌励心志,哀而不伤气浩然。
建安七子怜民苦,孔王刘陈徐应阮。
曹操荣兴四五言,曹丕开创七言篇。
诗风质朴转华美,曹植诗歌作峰巅。
魏末司马篡曹氏,文人避祸多忌嫌。
崇尚老庄谈玄理,建安风骨没草间。
影射政治之黑暗,阮籍咏怀八十篇。
西晋太康作家群,三张一左二陆、潘。
唯有左思见风力,《咏史》怨愤门第寒。
刘琨、郭璞太康后,芳名远扬在诗坛。
东晋末年陶渊明,朴素平淡写田园。
金刚怒目咏怀诗,不染污浊鄙视官。
晋宋之际诗风变,游山玩水乐翩翩。
谢混、殷仲先染指,艺术水平在一般。
精雕细刻谢灵运,旗帜高扬列最前。
鲍照继承汉乐府,抒写愤懑杂、七言。
沈约、谢朓永明体,声韵律吕精专研。
梁、陈时代风污下,文帝好作浮艳篇。
宫廷弄臣争献诗,描写女色披管弦。
北朝作家多模仿,庾信入北月高悬。
宫廷诗人怀南国,《咏怀》廿七颇可观。
五言对仗合律、绝,直启唐人作示范。
六朝乐府民歌好,情趣不同北与南。
建业荆州民风软,清新自然情宛转。
北朝民歌风刚劲,题材内容较广泛。
羁旅尚武与争战,直道人民苦与寒。
六朝散文承秦汉,文学史上更发展。
儒名法道纵横家,不同程度又表演。
学风士风渐通脱,人性觉醒文风变。
“清峻通脱”不凝重,“华美壮大”呈新颜。
曹操就是带头人,丕、植情趣若山泉。
七子文气更充沛,不逊战国纵横谈。
魏末文风尚清谈,行为放达向玄远。
嵇康《声无哀乐论》,阮籍《大人先生传》。
批判现实意义深,使气骋辞不避嫌。
西晋创作颇繁富。更重文质审美观。
陆机《文赋》词采美,《豪士》《吊魏》精锤炼。
东晋散文有奇品,《兰亭集序》最可观。
岂止天下第一书,文林更是第一篇。
文史虽然已分别,难舍范晔之编撰。
沿袭《史》《汉》《后汉书》,腾蛟起凤文熣灿。
八十列传与十纪,人物鲜活在眼前。
后来史书不入文,陈寿《三国》可画圆。
骈文风靡南北朝,对偶辞藻尚用典。
《北山移文》孔稚珪,嘲讽假隐刺心肝。
吴均《与朱元思书》,文辞清丽千古传。
北朝杨炫、郦道元,散文著作骖騑骈。
科学文学《水经注》,景物如画绣山川。
再读《洛阳伽蓝记》,佛寺兴衰神怪仙。
赋文六朝呈奇采。题材范围又拓宽。
抒情说理或叙事,生离死别或游览。
无一不可入赋体,大赋不多小赋繁。
且读曹植《洛神赋》,仙界美女到人间。
王粲《登楼》抒感慨,向秀《思旧》颇简短。
《归去来兮》陶渊明,摈弃污浊乐田园。
骈文影响作骈赋,《别赋》《恨赋》《芜城》篇。
最是有名属庾信,文学精华《哀江南》。
《小园》《枯树》赋悲凉,望其项背谁敢言。
小说发展到六朝,佛、道传布更广泛。
侈谈鬼神道灵异,志怪小说篇连篇。
有名干宝《收神记》,形象无个不超凡。
轶事小说也编篡,《世说新语》影响远。
汉魏六朝批评论,日月同辉空中悬。
《典论·论文》曹丕作,个性文风相关联。
陆机《文赋》创作论,十种文体阐释全。
《文心雕龙》刘勰著,体大思精五十篇。
居高临下是总论,概述文学各方面。
文体创作批评论,分条析捋精摩研。
钟嵘《诗品》更细化,专论诗歌是五言。
放开手脚说用典,四声八病是栅栏。
但求好诗莫拘法,诗好技巧自然娴。
萧统《文选》文学集,渗透编者文论观。
三十七类别文体,类下小类又若干。
作家一百三十人,诗歌三百三十篇。
陶令傲然群体外,独树一帜上摩天。
缘于帝子具慧眼,引诱后人编文选。
文学史上影响大,日月昭明到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