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我常常忆起读中师时在校园里看到的一幕:一位女同学提着她的凉鞋,打着赤脚,悠闲地在校园里走……
那时候,与我们一起在中师就读的大多是些农家子弟。我们自小在乡村长大,没少打过赤脚。我们甚至觉得,打着赤脚走在石板路上、走在长了些细草的田坎路上、走在河边的沙滩上,让足下的肌肤与大地亲近,真的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别说那时候,就是现在,在乡下打着赤脚走路,依然不觉得丑。
可是,在师范学校的校园里打着赤脚走,心中就不免会有一些顾虑。别人也许不会理解你足下的舒服,也许会认为你性格怪异,或者是此时没有合适的鞋子可穿。如此想来,那位女同学敢于大方地提着她的凉鞋,打着赤脚悠闲地在校园里走,就显得睿智而勇敢了。
二
我的亲朋好友大多各有各的幸福,只有一位好友常常引起我的牵挂。他现在孤身一人去了省城,有时半年才回一次家,他妻子从来没有去看过他。
他长得很帅气,妻子也很漂亮,俩人手拉手走在街上,常常会吸引众多的目光,没人会怀疑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这么一对人儿,他们的婚姻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一些裂痕。人说婚姻好比一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们的粗心在于,大家都知道他俩的这双鞋子漂亮,没人会相信这么漂亮的鞋子会不合他们的脚……
终于有一天,他俩的矛盾像火山一样暴发。我赶到他家时,已看不到对峙场面,只见他蹲在地上,捧着头撕心裂肺般长嚎不已,屋子满是被砸烂的器具……在痛定思痛之后,他告诉我:他与妻其实已分居近两年,但为了孩子,俩人都避口不谈离婚之事。为了劝合不劝离,我只好极尽安慰之能事。然而,事后的种种迹象都印证了他一次又一次跟我强调过的话:俩人根本没有合好的可能。为了不再让矛盾有机会暴发,他只好尽量不与妻子同时呆在家里。吃过晚饭后,他常常是放了碗就出门,不是去办公室坐坐,就是上街漫无目的地走走,估计妻子睡了,他再慢慢回家,独自睡到他的书房里去。让人费解的是,每到周末,人们还是能常常看到他俩牵着孩子的手在街上走。他对我说,那只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许是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下去太让人痛苦了的缘故,他终于痛下决心离开吉首,去了省城……
细想一想,我的这位朋友不也是“提着鞋子,打着赤脚”吗?他把婚姻的鞋子提在手里,让人看着他拥有“鞋子”,却打着赤脚在人生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着。
我不知道朋友中是否有人希望他能早日把这双不穿的鞋子扔掉,换一双合脚的鞋子,大大方方地走路。我是从心里愿他过得幸福的。
三
我有位朋友是通过竞聘走上领导岗位的。也许是缺乏中层干部的历炼,他在这个领导岗位上干得很辛苦,因为总是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工作常常难以推动,最后闹到了群众要推翻他的地步,以至于上级不得不把他调走。
在了解了他的工作方法和为人处事后,我突然觉得,我的这位朋友何曾不是一位“提着鞋子,打着赤脚”的人呢?他是把“面子”和“官架子”当作鞋子提在手里,打着赤脚在坎坷不平的路上行走呢。也许在他本人眼里,来之不易的“面子”和“官架子”这双鞋子很值钱,要时时提在手里,甚至举过头顶。殊不知,如果他的这双“鞋子”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试想,如果他能把“面子”和“官架子”放下,或者干脆把它丢在一边,与群众多交流、勾通,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说不定群众会送他一双更有价值的“鞋子”。这时,他再穿着这双鞋子走路,就会走得又快又稳……
还有一些人,他们很有思想,可就是没行动。他们是把“思想”当作鞋子提在手里,很有广告效应,看是很好看,可是脚光着,并不能远行。脚走不了多远,思想又能前进多远呢?倒不如把“思想”的鞋子穿在脚上,让脚飞跑……
四
呵呵,我常常忆起读中师时在校园里看到的一幕:一位女同学提着她的凉鞋,打着赤脚,悠闲地在校园里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