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八,那个草木葱茏,丹桂飘香的秋天,这对璧人,终于喜结连理。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这对羡煞众人的神仙眷侣。
“自古才子配佳人,可他俩是才貌双绝啊!听说李易安的词作是天下无双啊!”
“那赵公子在金石考古方面还无人能比呢!”
“所以说他们是强强联手啊,双方家长又都身居高位,听说还是当今权相蔡京蔡大人作的媒呢,这才叫门当户对呢”,人们议论纷纷。
而新婚之夜发生的一幕,更是让丫鬟婆子们难以匪夷所思,以为他们是人间烟火的仙人呢。
那晚,明诚陪客人应酬到天快亮了才回到洞房,守房的几个丫头早已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清照手执书卷,就着床头的龙凤大红烛,不知不觉入了迷,已经秉烛夜读了两个时辰。只见她双眸低垂,手托粉腮,那明艳动人的俏丽面庞在烛光下越发娇美迷人。
明诚看得发痴,轻轻坐在她身旁,唯恐破坏了这娴静美好的画面。看得入神的清照只觉得面前一个人影挡住烛光,就挥挥手说:“请让一让,别挡了光。”
明诚笑了起来,丫头伴娘都被惊醒,清照才抬起头来,满脸娇羞的看着明诚,有点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地找她的盖头。
“那些俗礼就不必了吧!”明诚爱怜地看着清照,握紧她冰冷的小手,喜不自禁地说:“我这辈子嗜书如命,又得一红颜知己,真是三生有幸啊!”
“你我都是爱书之人,兴趣一致,何不在洞房花烛之时共立此志,夫妻携手,共读万卷书,永结百年之好。”清照忘了羞怯,与明诚击掌为誓。
这样的甜蜜日子不觉中已过去两个多月,这日,明诚一大早去了太学读书,清照则跑到书房拿了一本书,痴迷地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丫鬟急匆匆跑进来,说是夫人请她过去一趟。
清照心里一惊,婆婆找自己什么事?莫非今天一大早起来读书忘了过去请安,婆婆怪罪自己?不想了,赶紧过去吧!
当清照来到公婆居住的“松柏居”,到堂前看到满头珠翠的婆婆端坐在雕花的太师椅上,忙提起衣襟深施一礼,请过安抬起头时,看到婆婆下首坐着一个衣着素朴的妇人。
看那面容似曾相识,婆婆介绍说这是明诚的大姨娘,清照忙请安问好。清照心想:“我说似曾相识呢,原来是面容和婆婆很像,只不过婆婆锦衣玉食,保养地很好,而这大姨娘却面带风霜,衣着俭朴,鬓角斑白,想必日子过得贫寒。”
大姨娘上前亲热地拉起清照的小手,“你就是与曾府魏夫人齐名的李易安啊!只知道文采出众,原来长得也这样花容月貌啊!我们明诚真是好福气啊!”夸得清照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姨娘又说:“瞧这小手冰凉的,快用这杯热茶暖暖。”说着将自己手里的茶碗塞到清照手里,清照连声道谢。
清照这才问婆婆,叫她还有别的事吗?如果没有就先告辞了,让难得一见的姐妹俩好好叙叙旧。
“瞧我这记性,大姐一来,我差点把照儿的事情忘了”婆婆忙笑着说,“昨天老爷子收到蔡丞相的请帖,下个月初六是他母亲的寿辰,邀请咱们全家赴宴,特别提到你和明诚。”
“礼物我准备好了,你和明诚就不用准备了,老爷子叫你们准备一首祝寿词,连着礼物一起送过去。”
清照素问蔡京的为人,对他没什么好感,但毕竟促成这门婚事,现在又是公婆要她写,也不好推辞,就当堂拿过笔墨,笔走龙蛇,一盏茶的功夫,一首《长寿乐》就完成了。
婆婆拿过词稿看了,非常佩服清照的才华,也没挑出什么毛病,就传给大姨娘看,并说:“照儿,你姨娘当年可是填词的高手,元宵词会上的女状元呢!”
大姨娘指出了清照词中的一点小瑕疵,清照很是佩服,他们共同切磋,相谈甚欢。过了一会,清照起身告辞,往她和明诚的住处走去。
途径一片幽僻处,那里是一片菊园,清照驻足观赏,那是前些时候明诚特意为她买来,两人一起亲手种下的,清雅的幽香阵阵袭来,清照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突然一个人影闪到清照身后,清照躲闪不及,被那人拦腰抱住,清照正欲呼喊,看到的是明诚的一张笑脸。
清照娇嗔地挥动玉拳朝明诚打去,明诚顺势将清照揽入怀中。清照趁其不备挣脱跑入菊花丛中,像一只飞舞的蝴蝶在花丛中时隐时现,明诚嬉笑着像扑蝶的顽童。
只听墙外有人说话:“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整天不学无术,不思上进。”两人抬头一看,竟是父亲赵挺之站在墙外。两人吓得呆立在那里,低着头不敢言语,赵挺之忿忿地蹬了清照一眼,拂袖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