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节作文课,由于上周刚刚写过作文,所以今天的两节课,打算第一节课讲岳阳楼记,第二节课讲评作文。
昨天下了一场小雨,早晨时,秋雨还在校园的枝头、绿地逗留许久。下午,灿烂的秋阳就已迫不及待地钻入窗内。今天是个好天气,带着期待,踏进教室。可惜,一进教室,我看到教室里头东倒西歪的人头,再看看大家睡意朦胧的双眼,满腔的欣喜就不得不打个折扣。不知为何,今年的教室,总是弥漫着一股懒洋洋的消沉。
前两周,利用早读晚自习给做过几次思想疏导。但,从实际来看,效果不佳。没办法,只好再次提醒劝解一二。同时,告诉他们,如果实在克制不住自己,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后面走动走动。只要心在课堂,我不拘形式。
开始上课了,试图用范仲淹优美的语句,动人的描写来驱逐大家的困意。所以,不断将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不但要动脑,还得动手。慢慢的,似乎能从眼神中看到一丝光亮。正为此窃喜之际,回头一看,班上的大高个不见了。再一看,人已经紧紧贴着桌面在与周公相会。
心中有点火气窜起,但不想因此耽搁课堂推进。于是,边讲边走到他的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终于,他抬头了。满脸的不耐烦,斜着眼瞪着我,我的佛系还是不到家,心开始不平静了。
我开始与他掰扯,问他困了为什么就不能去教室后面转会,这样懈怠究竟想干什么。结果,他大吼一声:“我不上了!”心火怒起,去年被家长用此威胁,今天又被学生以此威胁,教育的悲哀,再次让人不得不心生寒意。
上学,究竟是为谁,家长不明白,学生不清楚,我们的基础教育,怎么就能如此卑微?
这个男孩,初一进校时,学习基础就不好。而且,学习习惯极差。为了他的学习,曾与家长联系过几次。当时是他的母亲来的学校,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男孩。没说几句,就来了这么一段:“老师,我也没办法。为了他的学习,我什么都没干。但是,他自己不争气,我说什么都不听。现在,我还有一个小的,我也不指望他了。他爱怎样就怎样吧!”听了这样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短暂的感慨过后,我开始关注这个被家长放弃的男孩。上课,总是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能在课堂找到自己。课后,用降低难度,减少数量的作业,让他能有点成就感。因为他个子高,还鼓励参加学校的篮球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想法,只是觉得,需要让他明白,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还是需要做的。
两年多了,虽学习成绩不见起色,但大家还是能相安无事。谁知,今天就因为不让睡觉,他就能在课堂上咆哮威胁。有些寒心,窗外的秋阳依旧灿烂,可惜,还是无法阻挡秋的肃杀。
很久之前,有个电影,似乎叫《一个都不能少》,义务教育的原则就是这样。然而,与人为善的保障,从何时起,居然就成了被保护者挥向保护者的利刃了?
什么时候,家长孩子才能明白,上学是为谁而学?年过不惑的我,看得到这一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