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夜饭
当秋风扫尽落叶,冬便以轻快地步伐,悄然而至。那般温柔的靠近,似是在回应秋的盛情退让,抑或是不忍得辜负了城里郊外那些翘首盼雪的人们。
年关近时,手头的工作自是更加忙碌,忙于交接,忙于总结,只为换得一个圆满收工。然后,背起行囊,携妻带子,奔上回家的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我们这些大山子女长途跋涉返乡过年时的情景。
此时这番赶趟儿的景象,与其说是冲着春节的几日热闹,倒不如说是为了应允父亲电话里一阵嗔怪的催促,或是闻到了母亲精心忙碌出的一桌溢满家乡味的年夜饭那熟悉的味道。
可别小看一桌年夜饭。虽然这几年总是在年三十前一两天才赶回家,看到的便是现成能吃的年货,但我仍能从一桌的丰盛佳肴中,看到母亲为它辛苦忙碌好几日的身影。
犹记得工作以前的我,每到年关头,便自告奋勇当起母亲的帮手。那时乡亲总是夸我懂事。长大后我似乎明白了,我那是在接受母亲的言传身教,没少“偷学”母亲的手艺,更懂得了很多同龄人认为繁琐的礼仪礼节。我亦是在分享母亲忙前忙后的勤劳带来的不可取代的乐趣,以至于后来真的受到了感染。
到了年三十的晚间,当一家人围坐一起,等待丰盛的年饭时,我看到了母亲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欣慰和骄傲,而此时的我,定能对她的内心感同身受。
家乡吃年夜饭的时候,还是有一定讲究的。摆筷子、摆酒杯一桌至少要八双八个,人丁不足也要摆满一桌数目,象征着添丁加口,家道兴旺发达。兄弟姐妹多的人家一定要拼摆大桌席,大人小孩全部笼到一起,三世、四世同堂,过一个团圆热闹的年节。
家乡的年夜饭年夜饭一定要做的丰盛,鸡鱼肉土特食品齐全。而吃的时候也要很有讲究:动筷之前,要一起举杯敬家里的最长者,小孩也要喝——我想,这也是很多孩子喜欢年夜饭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能喝到平日里只有大人才能喝到的看起来很美味的酒。然后,晚辈要给长辈敬酒,并说一些吉利的话,长辈则回一些激励的话。吃鱼的时候,要多留一点或是一盘鱼整个不动,这叫“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一定是汤圆,而且端上桌的一定得吃完,这样表示做事不出差错,有圆满的结果。吃饱时,碗里面要有意地剩余一点饭菜,这叫“有吃有剩”……这些看似繁琐的习俗,却无一不表露着乡亲们向往美满富裕生活的心愿。
吃过年夜饭,有的是一家人边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春晚》,边守岁。而更多的是邻里乡亲之间互相串门,互送祝福。孩子们更是有各自的游戏,寻得大人们难以企及的乐趣。此时的村子,是最活泼开朗的,似是敞开心扉,道出了积蓄一年的欢畅。
没有漫天飞雪,那便不是真正的冬天,一如没有菜香酒冽的年夜饭,那便不能算是春节。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后,上学、工作去过一些稍远的地方,却从未在外地过过年,从未落过一顿家乡的年夜饭。因为在我的家乡,一桌年夜饭,倾注了乡亲们一年的辛劳和期盼,更是饱含了大山子女无法割舍的故乡情。
家乡的年夜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