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叫《南华真经》。因为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尊《庄子》为《南华真经》。庄子生活于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现在的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漆园吏。庄子一生贫而乐道,不慕权贵。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后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后,庄子也被神化。《庄子》被奉为道教经典。
但《庄子》以寓言为主,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现在学者于丹座客《百家讲坛》,并出书《<庄子>心得》,书中言“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她还说“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有五十多篇,但现在可见的有三十三篇,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现理并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有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这其中的“内篇”为庄子所作,而外篇和杂篇可能是庄子的门人、学生及后世得到庄子思想真传的人所作。
《庄子》承袭与发挥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说“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称“黄帝得之,以登云天;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乎列星。”
在《庄子》的寓言中多有阐述“道”的精髓,因此,读《道德经》,不能不读《庄子》,故有意系统读读《庄子》,即《南华真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