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 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 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 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优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学。故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对学生自我实现的“指导” ,是对学生健全人 格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学科教学作为学校 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 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 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其知识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 证实。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 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 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相 互剥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 程,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化。
随着应试教育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在探讨适当拓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学 科教学心理化、人本化,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问题。这就需要 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问题。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为单一学科心 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经验总结,缺乏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共通模式研究; (2)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单一方面(如创造性)的学科渗透问题,没有系统探 讨心理素质各层面的学科渗透;(3)多为理论探讨极少实证研究,难以科学检 验学科渗透方法的有效性 , 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