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搜索才发现这是一篇戏剧。戏剧当然以对话为主了。故事讲的是牛虻被判决死刑以及就义的场面。全程几乎就是主人公牛虻和其他人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我能明显感觉到一种错位和冲突。那些士兵、都尉、统领等人很明显流露出为牛虻悲伤痛苦的情绪,而要被杀的牛虻却始终保持镇静和乐观,坚定且勇敢。他们的错位愈加突显出牛虻的英雄形象。
2.孙教授的解析:
一、判决枪毙一处,法律程序上必须极其严肃,情感上极具震撼力,但是作者在文中却从两个方面强调其微不足道的性质。一个是判决本身是官样文章而已,二是牛虻的反应几乎是无动于衷。
这表现出牛虻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周围人物的反应对牛虻的衬托。这种反应不仅有外部可视的,还有心理不可视的。比如牛虻的高贵让统领私下觉得自己的角色可耻等。
三、对待死亡,牛虻是平静的,但对待敌人时又是不平静的,他抱着嘲笑、调侃、甚至挑衅的姿态。他看穿行刑者心灵的孱弱。
四、行刑场面是本文核心,作者追求的是英雄精神强大和敌人内心孱弱的对比效果。
面对死亡,牛虻还发表演说,内容充满挑衅和调侃。
悲剧性的受刑和愉快的“聚会”二者发生错位,所构成的不是一般的幽默,而是带着思想上蔑视的讽刺。
五、牛虻没有因此被神化,文章依然体现了他孤独和痛苦的一面。
我的解读过于简单随意。我觉得自己出现了阅读文本的疲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