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一直被认为是从国外引进从而运用在教学中,其实不然,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有了文本细读,只是具体的表述不同而已。文本细读是一种新批评下的文本解读方法,而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是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从而可以看出古人不同的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倾向,了解他们的文学创作观念, 也可以为我们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从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奠基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些文学创作中,由于像孔子、孟子等大师的出现,也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开始读《易经》,他花费很大精力掌握书中的基本内容,读第二遍掌握文章的重点,读第三遍掌握《易经》的精义、实质性内容,此后为给弟子们讲授又不知翻阅多少次,导致串联起这部书的牛皮带子被磨破,从而使得“韦编三绝”流传于世,这是我们能够知道最早的关于中国古代文本细读的来源。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关于文学批评的方法,“知人论世”从字面上说是在阅读一篇作品时,首先要清楚作者生活经历及个人思想,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才能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以意逆志”是用自己领悟之意去推求作者写作的志向,从而能够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探求文章中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这两个观点虽不是同时提出,但却是相辅相成,共同为解读文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本分析要借鉴的方法,是进行文本细读的一种具体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