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正面管教》,只是先过了一遍,并没有吃的特别透,只这一次就觉得书里面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简单的来说一下,说的不太对的地方也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我现在有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初为人母有很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无数次的想发火,有时候濒临崩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打得孩子哇哇大哭,但这样真的对吗?这样会不会适得其反?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
打孩子我是无法忍受的,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打过她两到三次,每次打完她我就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样子,那张嘴脸估计比真的大灰狼出现都要让孩子害怕,自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打过孩子,以后也绝对不会有。
上面我说的就是《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的:要让结果变好之前,先让孩子受到惩罚。这只是会在短期内达到效果。
比如孩子一直看电视,妈妈说:看了太久了休息一下吧,孩子对妈妈完全不理睬,妈妈就直接把电视机关掉了,孩子很聪明,自己可以再打开,妈妈可能会吵孩子,吵如果不管用,说不好就用打的,打过吵过以后孩子就害怕了,就会乖乖的走开,不再看电视了,很显然这种方法很有效,要小心哦,这只是目前来看是有效的,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孩子未来的逆来顺受,自卑,打击报复等,我反思我自己这样的行为发生的时候大多是宝宝没有达到我的要求的时候,我就会生气,一生气,我就想不了那么多,直接上来就是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书中把这种行为称作“原始脑”,就是不会做出第二种反应,只会是一种反应:惩罚孩子,责骂孩子。
书里面讲到很多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原始脑躲远点,比如冷静期,一个是我们自己离开,一个是让孩子离开,如果觉得自己要生气,原始脑要出来的时候,自己走开,选择一种让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把坏情绪赶走,平静下来之后再出来和孩子讲,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制造一个冷静的空间,把这个空间布置成孩子喜欢的模样,放一些孩子喜欢看的书,喜欢玩的玩具等,在孩子和父母之间要爆发战争之前,让孩子去到自己的冷静空间,心情好的时候再出来继续下一步。
下一步就可以想一下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
比如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了解到孩子不良行为后的目的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如果孩子有时候会哼哼唧唧,有可能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妈妈可以说一句:我爱你宝贝,或者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孩子就会兴奋的不得了。如果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权力,那么我们也可以先退出权力之争,先给彼此一个冷静期,过了冷静期之后,不要再说你该怎样怎样,多用我要怎样怎样,如果使用你该怎样做,孩子可能会觉得你又在控制他。
我们一直在告诉孩子该怎样做,怎样是对的,那我们又不是神,我们又怎么会都对呢?我们要求孩子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多理解孩子,不要总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总盯着他的那一丢丢缺点,而忽视掉那85%的优点,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爱的,懂事的,爱看书,爱画画,爱结交朋友,爱小动物……,相信每一个妈妈都会说出孩子一大筐的优点,如果只关注孩子仅有的15%的缺点,那这一部分就会越来越膨胀,如果父母的鼓励不断增多,这一丢丢的缺点也逐渐的会变得更少一点更少一点更少一点。
我们的孩子都是最棒的,不要总是对孩子有诸多的要求,我们的言行生活态度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
接下来就是要好好的改变我自己了,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