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个纠结的人,一辈子活在纠结中,正是因为太纠结,所以后来的他,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才了却了他的真正的结局,也结束了他纠结到底的人格特质,也让他没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需要咨询心理医生吃药无数轮的咨询的真正心理病人。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中,贾宝玉病中尚未痊愈,拄着拐杖,在园中闲逛,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竟怪自己“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仰望杏子,留恋不舍。
有一只雀儿飞来,又替雀儿想着了,“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不能。”
这是一种纠结。与其是纠结于杏子或雀儿,不如说纠结于自己何时才能得到解脱。
贾政的严苛古板、不近人情、不知变通,以现代教育来看毫无疑问是一个失败的教育典型。但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能够体会到贾政的“中年危机”,事业瓶颈期诸事不顺,儿子又“淫辱母婢、挑逗戏子”着实不成器,恐怕将来真会有祸及全家的一天。
贾政对贾宝玉的严苛,很容易被误会为逼着孩子博取远大前程的功利,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时候贾政较真的、在乎的是真正的“对错”。他的问题出在脑子不太好用,打人之前分不清楚青红皂白,但至少他的态度是正确的,他希望宝玉长成一个人格没有污点、品行没有瑕疵的人。
这是一种纠结,活在父亲的淫威里,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人,因为没有人给自己指点,父亲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贾母和王夫人不同,她们都只希望贾宝玉能够顺顺利利继承家业、安享富贵,宝玉本性是否纯良她们不在乎,作风是否检点她们也不在乎,学业是否优秀她们更不在乎。
众所周知贾母对女孩子读书这件事情很不以为然,说探春三姐妹“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事实上贾母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因为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局限,更是她混迹名利场多年、悟出的一套“读书无用论”的势利观点。
她们不希望宝玉将来过得风光吗?她们当然也希望,只是在她们的经验里,爵位可以世袭、官位可以购买,生活中上位需要的是为人处世长袖善舞的能力,而并非书本上的死知识。
这是一种纠结,有人说读书不好,有人说读书好,那么我到底是读书还是不读书呢?
《红楼梦》,称得上是中国的爱情宝典,现代人如果不熟悉《红楼梦》,他们的爱情语言符号会显得单调而不够典雅,不读懂贾宝玉,就不知道什么叫对所爱女性的体贴;不理解林黛玉,就不明白恋爱中的女性的复杂心理。
《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的、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受,婚姻与爱情分离,足以成痛;情爱与性爱分离,足以为苦。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爱无性,苦;贾宝玉和薛宝钗,有性无爱,亦苦。
这也是贾宝玉的纠结,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怎么去争取。插图中的那副场景所有红楼迷心中无法逾越的坎。我情愿看到倚天中周芷若素手裂红裳,我却不愿意看到贾宝玉掀起薛妹妹的红盖头。
所以大观园里的贾宝玉是表面快乐的,实则内心是纠结着的。内心经常会有无数个小人在打架。你说,贾宝玉活得开心还是不开心捏。
在没有心理医生的红楼梦时代,其实,他的那块落草衔的玉才是他真正的心理医生。两次丢玉,两次陷入疾病的狂魔。如其说是身体疾病,不如说是心理疾病。
也好,相信后来的他在青灯古佛下,在一僧一道的渡河下,他终成战胜过去的那个自己,真正活成了自己,不用再纠结自己的解脱、儿女情长、父亲的淫威、母亲的溺爱与祖母的心理寄托。
在跟随一僧一道在白茫茫雪地中走出第一步的那一刻,他终于活成了自己,真正的贾宝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