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无比怀念歌里唱到的那位老人。去年刚到深圳的时候,我就说我要去趟莲花山公园,因为我想去看一下邓爷爷,正是有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当然,提起邓爷爷,除了感谢,也都会忍不住提起他那励志的“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要搁一般人,别说“三落”了,有些人甚至连“一落”都扛不住,就怂了,认输了,被打败了,躺在地上不起来了,开始怨天尤人了。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比“得意忘形”更可怕的是“失意忘形”啊。
其实,我们的文化里,有很多关于“苦”的名言和励志故事,比如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也常听人说:我们要感谢那些经历过的挫折与苦难,感谢带给我们苦难的人,感谢人生的低谷,正是它们,不断地磨砺我们,使得我们成长,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可是,苦难真的值得感谢吗?经历都会是财富吗?
其实,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本身并没有价值。
周国平曾说过:“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如果可以选,一定不会有人去主动选择苦难,何况大部分的苦难是没有必要去经历的,如果我们多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的话;那些带给你苦难的人,更不值得感谢,因为他们要么是自私、要么是蠢,要么是坏,他们的本意也并不是想帮助你历练、成长的。
也许,苦难唯一的价值就是给你带来痛苦,而痛苦会促使你觉醒,让你鼓起勇气去穿越苦难。穿越后才是坚强,否则就是灾难。而且,能真正从苦难中走出来、且变得更强的,是少数; 更多的是那些被苦难淹没、打垮了的人,他们也通常是没有机会、更不会去感谢苦难的。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道夫·奥伊肯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一书中所写:
苦难不具有提高人精神韧度的优点。实际上,许多人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常常被苦难摧毁。唯有少数具有强大小宇宙的人能被苦难激发出活力,精神上更加强大。你熬过的苦,才会让你变强;熬不过的,只会让你无限痛苦。
就算苦难曾经激励人发愤图强,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都不一定可以说是苦难转化成了人生财富。因为,更大的可能是,那些苦难并没有完全消融,而是变成了一根刺,甚至会溃脓、成疮,并且在某一天爆发出来,杀伤力巨大。
比如说,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年轻的时候受了不少苦,也曾励精图治,但晚年却变得嗜杀、多疑、放纵,晚节不保。
唐明皇李隆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后因平定韦氏之乱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即位;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晚年却画风大变,也许是幼时的压抑隐忍和即位后的勤政辛苦,让他产生一些找补心理,开始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自此开始衰落。
所以,就算苦难中,真的有需要感谢的,也是应该去感谢那些在苦难中给予我们温暖和鼓励的人,是他们带给我们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去感谢那个在苦难中变得更强更好、且努力走出苦难的自己。
人生苦短,愿我们能始终保持赤诚,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还能热爱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成长为最美好的自己。
今天是2020年5月20日,开启写作日更的第19天。学经典,长智慧,我是木言,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