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1534/b10ea70d3b0722ea.jpg)
【今日修学】《道德经》第十一章|心解:空无才能起妙用
【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自行车有一个辐条,一圈一圈,如果把这一圈儿辐条都给拿走,还敢骑吗?不敢骑。这个辐条没有了,这个车就没法儿用,辐条除了有这个用,还有别的用吗?没有什么用,但是在自行车上它就是有大用。
“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器皿都是用泥土做成,那么最初弄一个陶罐也好,弄一个碗也好,是用来喝水,现在变成欣赏。最早我们老祖宗发明这些器皿就是为了用来喝水。颜回一单食,一瓢饮,这个瓢就是用来喝水。现在我们条件好,那这些器皿是有观赏之作用,但是以前是没有。
房子外边把它装修的富丽堂皇,有实用吗?没有,对于房子来说最有用的就是它的空间,所以说有形有象的没有用。无形无相,你认为没有用的最有用。我们买自行车一般要检查轮胎、车胎、车座儿,我们买自行车的时候谁去检谁会去检查辐条呢?很少,但是最没用的往往是最重要。当我们看一个东西,外观特别好,特别漂亮的时候,不见得有用。里边那个空的,你认为最没用的,实际是最有用。
我喜欢收藏碗,买了很多,而且都是很大个儿,有一个最大的碗儿,我妈把它拿来和面用了。所以说碗大有用,就是用它的空间之大,我们用的就是这个空的部分。辐条是我们最不在意的,而容器的空间是我们不在意的,房子外在的装修是我们欣赏的,而里边有多大,我们是不在意的,这就告诉我们,你看不见的空,你最不在意的无最重要。
所以说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从有跳到无,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把心全都放在有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杯子拿到手里边,你最先看的或许不是它的容量,而是关注这个杯子的外形。有用吗?没有用。你得先看到杯子挺深,能装多少水。所以我们把念头放到无上,叫无为,怎么放到无为上?你不专注它的外在,那么你就找到它的内在了。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一个房子用的是里边的空间,还是用外面这个墙?一定是内在的空间。最有用的是用墙搭建的内在的一个空间。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是通过有回归到无,你放下有。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放下。当放下时,你就回去了。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行了,你就是佛陀。所以说“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告诉你“我是一个幻象”,它不断提醒你我是假的。但是很多人说我眼睛能看到的它都是真的,不是我说它是假,那么如果你非要执着的这样想,那么你就是着相,这个其实是假象。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是对我有帮助,真正有用的是无。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意义都是提醒我们这些客观事物是假象。
应尊法师为什么把慧能大师请上台去讲经?就是因为慧能大师在下面说:不是风动,不是帆动,而是仁者之心动。只要心不动,管他外面的风动还是帆动,全是相上。心随着帆移动,你就动了。你要做的是它爱动不动,不动拉倒。那么你就成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上去,所以说“有知以为利。无知以为用。”
怎么能回到那个无呢?你也得去遇一次风,如果你没有在它面前做到如如不动,那么你还没有回去。所以说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道考题,告诉我们“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这次考不过,还得从头练”,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有为法唯一的用处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在意它,不要在意有为的东西,才能回到无为,从有回到无的方法就是不执着于这个有。周围越有痛苦的事情,就是让你不要执着,它才能突破,才能回去,我们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它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有为到无为的这样一个过程,它提醒我们这个世间的万事万象全是假的。
破“有”才能抵达“无”,真正的修行是依照经典的教训,不断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和行为。这是一个向内求,敢于对自己动“刀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不得掺一点假,更不能自欺欺人,先难后易,先苦后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