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想法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19)

牧童眼里《道德经》(19)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20:15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牧童眼里《道德经》(19)

    《道德经》第三章赏析

          ――――牧童对第三章的认知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这第三章的所有的译文中,上述译文在牧童心中是相对较为肯定的。在这章中同样绕不开“尚”“智”“欲”这几个字的理解和释义,可惜的是全套用现今的“释义”去解释两千五百年前字义,随着发展和变化一些词的词义也在一直默默地变化,这点是肯定的。这点绕不开就不会对李耳本意准确领悟。

          牧童以为这章是小至家大至国中至企业团队所通用的“修心正行”思想体系。类似“家风”“家训”。这是较为完整的“德”,是“修身养性齐家平天下”的总论。是“循道顺势因材”的说明。

        一个地方的贤达望众德高者屈指可数,能要求大家都是?如是,则“伪”者众,一两个“贤”造就了大批的“伪贤”,民众的私欲被最大限度的激发,一切人为地不利于和谐生活的违背道(自然和谐共处)的行为思想被放纵,这是不利稳定不利和谐的。所以呢,贤达之人在这方面要低调要虚心要和常人一样常态化的生活,不在日常生活中以贤达(“超于常人”)自居的同时要以“贤者”的思想去教化(行不言而教)民众影响民众。这样会消除“追贤附贤”的看似民风温恭实则暗流涌动尔虞吾诈的没有诚信人人设防人人自危的可怕现象。

          圣人比贤者更高远一些,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圣人的思想能被无限地传承和光大。圣人是有责任维持“自然和谐”的天道的,消除“智”引发的不利苍生“自然和谐”的生存隐患。圣人的责任是使民众生活稳定健康幸福看似没高大上的教条但能使天下太平苍生幸福。

        牧童以为这是老子本意,是说大家都应顺应“自然和谐”的天道,不妄为不乱为,以“德”为重,修正自已影响他人,以“无为”决定“为”以达天下太平苍生幸福之境界。是对“无为”更进一步的诠释。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zx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