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道德经散文
牧童眼里《道德经》(26)

牧童眼里《道德经》(26)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2:5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牧童眼里《道德经》(26)

      《道德经》第五章赏析

            ――――牧童对守中的认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牧童认为“不若守于中”其实是“不若守于冲”。“中”这个字,学者严灵封认为,其实是“冲”,后来在传抄中出现了错误。这种说法得到了陈鼓应的赞同。

    在《老子》第四十二章中,有“中气以为和”,查帛书本原文是“冲气以为和”。由此,就可以证明,这里似乎也应该是“冲”。那么,什么叫冲?冲其实是同“盅”,也就是虚静深远的意思。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就是道本身是虚静深远的。

    前面两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其实是呼应后面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风箱么?虚静(空灵)深远不会穷竭,按既成的规律发展轮回而生生不息。在这里又要提及“橐龠”,风箱看似简单,没多大空间,但推拉风杆却源源不断地有风出来。以风箱来比喻天地间万物,随四季更替年岁轮回便有无限生机,在动静之间产生变化。这样理解,前两句便可连贯起来。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既“中”同冲是虚静深远之意,后句可理解为不如于内心自省(虚静)。穷意指尽头,多闻意指多听多学,也有多言数穷,言意指说。那么“数”究应怎样理解?查过一些资料,感到“数”通速较易接受。还有坊间“数九寒天”,这个数特指九九之中的某个阶段,这似乎在此两“数”指意有互通之处。那么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听的多了(或说的多了,又或看的多了)会影响主观意识(或是主见)还不如固守自已的主张(虚静或自省的结果)。

          在这里,“道德经”中的“中”有多个理解。被理解为“中庸”的成份更多,随着儒家主流化后,既倡导中庸又抑制中庸,完全是视齐家平天下的须要而定。这或许是孔子研究的是怎样“做人”而老子不仅思虑怎样“做人”还得周全人与周边物质的关系之故。被理解为“适中”的成份也不少,随着天道人道地道的细分,适中不同于中庸而是刚好,这和“入世”不同被称做“适世¹的部分”,如同“你若感觉不太好,是因没到最后”一样。但不论“入世”还是“适世”都是主观意识决定行为,都是拼弃杂念于“冲”(作虚静或混沌²解)中整理出思路。

    注;1、适世,是牧童对《道德经》的理解。大家们称儒学为入世道学为玩世佛学为出世。牧童认为《道德经》赋予我们的是如何适应这个世界的思想理念。姑妄以“适世”名之。

    2、混沌,牧童在此的理解为道之有名之前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c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