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牧童眼里《道德经》(27)

牧童眼里《道德经》(27)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03:1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牧童眼里《道德经》(27)

      《道德经》第五章赏析

                          ――牧童对第五章的感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在这篇里讲述了,天地的平等特性与圣人的平等心态,万事万物都有他自主的空间和生长规律,不去加以干涉,百姓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由百姓自己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去选择属于自己的正当行业(该行当符合“礼”的范畴)。事出必有其因,若能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就能发现其中的端由,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相应的问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大自然何其平等,既不仁慈也不残暴,无论你是人还是动植物,对天地来讲都是一样的,就算是草扎的狗,也一律平等对待,她不会厚此薄彼,偏爱哪一个,世上万物都按着各自的规律生长消灭,天地只负责提供环境空间,不同的环境空间生养着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与空间。天地被客观规律主宰,同时又是仁爱的――对万物是平等的,由万物选择自已的适生空间。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也时常“克已复礼”,对百姓一视同仁,既不偏袒谁,也不排挤谁,对人对事都是均等相待,不褒不贬,以平常心处之,既没有贪图之心,也没有给予之念,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克已复礼,行不言之教”。百姓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由百姓自己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去选择属于自己的正当行业。圣人也不会替你做主,只是指导你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你们各自的光芒。那么,百姓也由圣人处学会了“克已复礼”――――严格要求自已按“礼”(人与人间固有的秩序与尊重的言行外在表现)行事。而这正是圣人的愿望和责住,是不言而教的结果。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打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一些现象的发生,把天地之间比作一个大的风箱,是说天地之间虽有生风之能(静),若没用生风之缘(动),风也不会形成,还是空虚恬静,不会产生动作,若遇到季节变化,冷热不均之缘,就好比开动了风箱,越动风越大。在动静之间生无穷变化,而天地之间表象是虚静(深远)的,实际上今天不是昨天,今年不是去年,都在变化着。

      “多闻速穷,不如守冲”。人也一样,多闻必多心绪,多心绪必多杂念,听了多种说法,就有多种心绪杂念,多种思绪的存在就难做取舍,内心一定纷乱,更看不清其中的实质,还不如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当你的内心沉淀下来(虚静),你这潭曾被搅浑的潭水,逐渐清澈后,潭底的东西才会一目了然(守冲)。就好似在网上选一物品,有赞有踩,使人难一决定,最后只有依自身的需求决定。说的直白一些就像说媳妇,说的说好,说的说不好,最终还不是说媳妇的决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n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