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史记》
每年的年初,我都会给自己制定详细的成长计划,其中,必然会包括自己长久以来想看的大部头书籍。其中,就包括《史记》。
对我来说,《史记》是一座高山,攀爬它,相当有难度。不仅仅因为其文章古奥,还因为其篇幅之多,让我望而生畏。
就这样,读一读《史记》的想法,在我脑海中频频出现,我却从未真正开始。
直到今年暑假值班,闲来无事,我去办公室找了一本耐读的书籍,这本书便是中华书局简装版的《史记》。
对照着古籍软件,我开始了阅读。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本书是删减版的,很多重要的内容,都没有得到呈现。读这种书,简直属于浪费时间。
于是,我马上下单,在网上买了一套三全本的《史记》。正是岳麓书院的这套三全本《史记》,打开了我的古籍阅读之路。在开始阅读之前,我其实内心胆怯,但仍一往无前。再长的书,也总有读完的那一天。
image这一读不要紧,来了兴致,我又买了中华书局三全版的《左传》和《世说新语》。秉承着善始善终的原则,我打算完整地读完《史记》之后,再去读另外两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难。主要是得放低要求,第一遍不能太苛刻,要求自己全都理解,全都记忆,那是不现实的。
之前买的词典笔,在此处也派上了用场。我发现查古代汉语,词典笔真是太有效率了。克服了生字的困扰,结合着注释和译文,我对《史记》真的是越来越爱了。
不得不说,司马迁写得真棒。
但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生出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我常常会去网上寻找答案。可答案五花八门,又让人很难分辨真伪。因此,我在阅读《史记》的同时,还会读一些辅助类的书籍。
比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于汉朝的各种制度,就有着比较好的诠释。但也有一些书,我是看着名字买的,但其内容却跟《史记》没有太大的关系。
就拿我最近看的一本历史类随笔来说吧,《短史记》,它成功地取得了我的注意。
image2.《短史记》
不能说《短史记》和《史记》没有一点的关联,有几个章节的内容,确实也提到了《史记》的内容。但更多的,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从源头上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体系,也可以说,这是它的一个优点。《短史记》中的篇章,也多是选自“短史记”公众号里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多就一个历史上疑难的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地分析。
image在佐证观点的时候,《短史记》的作者谌旭彬和杨津涛拒绝主观臆测,他们博采众长,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入手,为我们剖析这些历史疑问的种种。
正是《短史记》中的这些短小篇章,却能帮助我们屏除很多的历史杂音。如今太多的影视剧和小说,喜欢演绎历史,进而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认为,历史本就如此。
实际上的历史是什么样子,该由那个时期的人去描述。亦或者,我们也可以从研究者的身上,找到一些真正接近史实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在当今娱乐化的年代,显得吃力不讨好。但正是这种对于历史初心的坚守,让这个公众号获得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拥趸。从公众号文章的发布到集结成书,两位作者治学严谨,给我们当代普通人的历史研究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作用。
3.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短史记》这本书,内容虽散,但框架清晰。内容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编是去伪存真,第二编是鉴往知来。
image陈胜和吴广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马克·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为什么会有很多伪作的书,要算在曾国藩的头上?布鲁诺被烧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是《短史记》中,关于“去伪存真”的一小部分。事实上,从标题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短史记》这本书,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涉及的历史事件的范围却是相当地广。古今中外,纵横看去,总能看出点端倪。《短史记》在每篇文章的结尾,还附有相关的论文出处,不可谓不严谨。
image在“鉴往知来”的部分,《短史记》颇具远见,抛去历史的成见,作者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来回溯历史事件中,那些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历史。
通过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对于历史,我们会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摆正自己的心态,用一个学习者的视角去体察历史事件,我们会看到很多以前不曾看到的东西。
当然,对于这本《短史记》,虽然它的名字让我产生了误解,但从它的整体内容上来说,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一部历史著作。相比较于各种演绎,我更喜欢这种真实的思考。
image这种思考非常地可贵,同时,也启发着我更深入地研读历史典籍。
现如今,再去读《史记》,除了敬佩之外,我会更多一些怀疑。对于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思考更重要的事情了。
当然,《短史记》的有些观点,我也并不是很认同。它确实是出于一种创新性的思考,但我自己的思考,也无比重要。大概,这正是这本书的作者,期待读者们所真正拥有的阅读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