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粉丝”

作者: 瑷可 | 来源:发表于2022-09-23 08:10 被阅读0次

    在那个“粉丝”一词都还不太流行的90年代末,萍儿有了第一个“粉丝”。

    事情是这样的。

    萍儿和她的好友英子在初中时相识相知,趣味相投,出入成双,在教室学习同桌,在寝室睡觉同床,被同学笑话说像穿了连裆库。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还颇喜欢文学。尽管那时候连文学是啥都还没完全弄清楚。不知啥原因,班上80几个人,仅有几个人收到了《广西文艺报》寄来的资料,说她们可以投稿。两个女孩兴奋坏了,仿佛她们梦想路上有贵人在指引。

    萍儿就读的中学是县里数一数二的,所以日常学习节奏很快。但这也不妨碍两个女孩在下课间隙,或者在难得的假期里伤春悲秋,写“诗”写“文”。一周仅15元的生活费,也可以只吃素菜,省下几元钱去校门口买旧书旧杂志。但是,直到初中毕业,她和英子也没有投过稿。也许是心知肚明,自己水平有限,也或许是学业压力大,没啥时间练笔。

    中考后阴差阳差,两人分开了。英子继续留在县城读师范学校,而萍儿去了重庆读中专。

    两人约定她们分开后要保持书信联系,并且书信里每次还要寄上自己写的文章。

    中专生活与忙碌的初中生活截然不同。远离父母,每月生活费从初中时的一个月60元,骤然长到了200元,一下子富裕了好多。学业本就轻松,管理也更自由。萍儿就像脱缰的马儿一样,过得欢快愉悦。周末与同学逛街购物,或者独自一人去旧书摊买书,生活真是好不自在。

    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所以书信还是主要的联络方式。交笔友也很流行。她也是在《广西文艺报》上交了一个笔友,一直在保持书信。

    平时没怎么练笔,书信就当是练笔了。每次回笔友的信,至少是三页以上。这哪里是在写信,分明就是在写文章讲故事。所以,笔友总是说别人都很羡慕自己,因为她写给他的信是最厚的,读她的信也是一种享受。

    这种彼此欣赏的浅浅的喜欢,是萍儿写好每次回信的动力。但笔友还算不上粉丝吧。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

    拆开信封扑面而来的就是我好喜欢你的文章,好想认识你,跟你交个朋友之类的急切激动的话语。看得萍儿也心跳加速,激动不已。这是谁呢?她从哪里知道了我,又从哪里看到了我的文章呢?

    “粉丝”激动地抒发了钦佩之情后,在信的末尾终于做了自我介绍。我是你好友英子的同学,与英子一个寝室。有天不小心看到了你的文章,便忍不住给你写了信。

    萍儿终于把事情捋明白了。她每次给英子回信时,迫于当初的约定,写完信必须附上一篇文章。每次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提笔就写,没有底稿,也没做啥修改,装进信封了事。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还真的是超常发挥,平时没啥灵感,在那种时候,总会很快写完。

    而细心的英子,却把她的文章誊抄到一个笔记本上,封面还起名为“守在你梦想的边缘”。后来才知道,这个笔记本是英子为她准备的17岁生日礼物。而这个粉丝,就是在寝室发现了这个笔记本。

    她如今只记得那个“粉丝”姓蒋,全名都记不起来了。尽管如此,自己的文章第一次被一个陌生人喜欢,那种被认可肯定的感觉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个“粉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qw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