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来自网络
在乡村, 从土炕出生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牛羊为伴,这也是乡村独特的“风味”。
黄牛,个头高大,性情温顺,偶尔发飙了也就是撂个蹶子或者从村前跑到村后而已。每当这时候,爸妈就把我藏在身后,割一把嫩草,哞哞地呼唤着。
人为财死,牛为食亡。笨笨的黄牛只顾着去够那一把嫩草吃,浑然不觉里面的陷阱。等被一把提溜住鼻环,再野的牛儿也怪得像只猫。疯狂是要付出代价的,牛刚刚栓到树上,屁股上就结结实实挨了几皮鞭。牛要是知道这皮鞭也是牛皮做的,会不会气的吐血?
相对于人拉肩扛,利用畜力的工作效率成倍提升,因而耕牛的出现不啻是一次农业革命。一亩地用撅头要一天才能挖完,如果牛耕,只要小半天。养牛百日,用牛一时,农人一年四季养牛就为这耕地的几天。
牛是家里的命根子,家长把牛缰绳交到你手里的一刹那就把家里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你。农村人用这种方式锻炼和考验自己的孩子,自然不自然地让孩子学会了担当和责任。
要放牛就要熟悉牛的秉性,天天看着爸妈放牛,割草,铡草,喂牛,自己就会无师自通。
放牛一般是在下午,这时牛已经下班了。农人知道爱护牛,所以只让它干半天活。起初,我拉着牛,它走哪儿我走哪儿。这哪儿是我放牛分明是牛放我。有时候路边有块玉米地,它扬起牛头伸出滴着口水的长舌头,卷一根嫩玉米棒子,三两下就囫囵吞枣了。我拿起柳条抽它几下,下次见到玉米地它就学乖了。
后来,熟悉了牛的脾气,时不时背着爸妈给它喂几穗玉米,或者把它拉到最嫩的草地。动物恋的就是一口吃,远远没有人类的欲求多。你喂的多了,它就喜欢黏你,不论它在哪里,一听你叫准会跑过来。这时候,我才做到了人放牛。
和牛搞好关系,放牛就成为一件趣事,我即使睡大觉,牛也不会远离,它会绕着你吃草,吃饱了就在你跟前卧倒,开始慢慢反刍着存放在胃里的草。我小时候最喜欢看小人书了,平时又没时间,农村一年四季没有闲工夫,所以放牛时就有机可乘了。
《三国演义》里的长坂坡,赵云一人敌百,救出了少主,让人懂得了什么是英雄;《白蛇传》里,法海硬是拆散一对神仙眷侣,恨得人牙根痒痒;《铁道游击队》,活脱脱一群侠盗“罗宾汉”……这些小人书成了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和最终的写作基因。
走路稳当了就开始放牛,识了几个字,就在最自然的环境里,阅读着人类文明的缩微版——小人书。
本图来自网络在最自然的环境里,自自然然地阅读,没有作业的压力,没有考试的亦步亦趋,一切全凭喜欢。天然的灵气一旦和纯粹的文化相结合,就感觉自己不是在放牛,而是在放飞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