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竹筒饭

作者: 梁少波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6:14 被阅读0次

文:梁少波

图:摘自网络

小时候经历的许多事,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模糊了。而煨竹筒饭,却像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抹不掉,挥不去,时不时的在眼前闪现,回味无穷。

记得小时候,常与伙伴们一起放牛,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背着大人煨竹筒饭。各自在家里偷一些米藏在裤兜里,安顿好牛吃草后,伙伴们就七手八脚忙碌起来。有的砍竹,有的在地上挖坑,有的淘米,有的捡柴。然后,将竹截取几段,留下两端竹节,用小刀在其中一个节巴处捅穿一拇指般粗大的圆孔,清除其内的碎片,洗干净后,将大米装入竹筒里,装七分满就可以了,然后灌入山沟水,再用芭蕉叶堵紧小孔。将竹筒斜放在坑内,竹节朝下,口朝上,竹筒口不要埋到火中。竹筒上铺一层薄薄的泥土,再将柴火堆在上面燃烧。当烧至竹筒口不断往外冒气时,表明竹筒内的水已经煮沸了,然后转动一下筒口,让炭火继续把竹筒的另一面烧烤。如此慢慢地烤,直至竹筒的外表焦黑,变成黄黑色,筒口不再冒气为止,此时已能闻到米饭香味了。接着将竹筒拿出,用小刀剖开竹节,轻轻捶打竹筒,用手掰开竹筒壳后,就是香喷喷的、有一层薄竹膜包住的竹筒饭了。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它既有嫩竹的清香,又略带烧烤的焦味,十分诱人。那时候,生活艰苦,物质匮乏,经常饿肚子,能趁放牛的机会偷偷摸摸打牙祭,既能填饱肚子,又增添乐趣,何乐而不为?

单是竹筒饭往往不够吃,为此,伙伴们叽里咕噜商量一番,决定偷生产队的番薯、芋头丢进火堆里煨。选择远离村庄的庄稼地进行踩点,认为可行,便安排一个小角色把风,如有动静,便吹口哨。其他人弯着腰憋着气神不知鬼不觉溜进庄稼地以最快的速度偷番薯、芋头。听到口哨声,就急速卧倒并用芋叶遮盖着身体,一动不动,很是刺激。但为此常被父母训诫。

冬天,伙伴们从村头溜到村尾,又由村尾蹿到村头,玩累了,找不到更好玩的乐事了,便捡拾掉落在村边的枯树枝,找一个背风的地方生火供暖。此时,往往也会偷偷煨竹筒饭,还偷家里的花生、黄豆、玉米一起煨,别有情趣。那份童趣与香味交织的欢乐至今念念不忘。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越来越好了,物质也丰富了,煨竹筒饭的习俗在村里已慢慢消失。然而,城里人却兴了起来。节假日,带上各种食品,约上几个知己或一家老小驱车到郊外。而竹筒、柴等就地取材。他们的竹筒饭已不像以前仅仅是米饭那样单调了,加进了腊肠、牛肉、蘑菇、豆类等喜欢吃的食物。先将食物切成碎片,再与大米、食盐、酱油搅拌后放进竹筒一起煨。经过一番努力,色、香、味俱全的竹筒饭就呈现在眼前了。沏上一壶茶,一边品尝竹筒饭,一边品茶,配上优美的音乐,呼吸清新的空气,远离喧嚣,心无杂念,只有汗水挥洒之后的欢乐和笑声,别有一番韵味。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市场上偶尔会见到有人卖竹筒饭,食之,总感觉那种味道欠缺点什么。其实,味道还是那种味道,欠缺的是那份童趣,是永远回不去的岁月。

2019.1.3

相关文章

  • 煨竹筒饭

    文:梁少波 图:摘自网络 小时候经历的许多事,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模糊了。而煨竹筒饭,却像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抹不掉...

  • 竹筒饭

    前几天,表姐一家大小全都到从化良口溪头千龙沟附近的鸡怎山庄吃竹筒饭,我受她邀请参加聚餐活动。那天下午四点,我带上侄...

  • 竹筒饭

    这个年,吃的最开心的就是竹筒饭了。 竹筒饭在还未过年时便已经“旺”了,从妈妈嘴里,从亲戚唠嗑儿的话语里,从朋友圈里...

  • 竹筒饭

    又是一年五一节.约上三五亲朋,带上各家的小孩,回农村老家体验生活. 驱车四十来分钟,渐渐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车...

  • 竹筒饭

    驱车上花果山,小伙伴们找柴,生火,搭灶,夜晚的山林很湿润,树枝都是柔软的,兔子提着一个水桶,里面装好了竹子,竹子的...

  • 竹筒饭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五月份中旬已到。记得吃竹筒饭应该是在初中时,第一次吃时感觉很有趣,没想到竹子里面也可以装饭吃,味...

  • 竹筒饭

    我自小就有几个玩伴经常在一起疯了的玩我们一起不在乎时间也不在乎童年多少天只是嬉戏了很多时间从很小时候整个童年知道农...

  • 竹筒饭

    当我们回忆往事,味觉的记忆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最多的是小时候吃过的美味,那时候的生活没有现在富足,所以对滑过舌尖的...

  • 竹筒饭

    端午节,公司发了竹筒饭及红包? 竹筒饭有肉、有红豆及咸蛋黄的,竹筒两端裹上粽叶,蒸煮就飘散竹叶香味,入口软软的糯米...

  • 竹筒饭

    稻米的饱实 填注空空的寂寞 生命质朴沿着纹路 渗入软糯的清香 层层剥开 弥漫的水汽氤氲缭绕 烟火的色彩被节节点燃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煨竹筒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x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