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已不新,社会对自媒体也欣然接受。但关于自媒体能不能赚钱,大众的态度依然暧昧。
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精神财务双自由;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离理想很近,离赚钱很远。有人认为这里是一座金矿,因而趋之若鹜、盲目站队;有人认为这里已成了一片红海,开发过度、昙花已现。
或者一切都印证着狄更斯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里若想实现写作的价值,最好的姿态是:一边埋头写作,一边抬头看路。
且抬头看看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1-像传统媒体一样去赚钱
既然自媒体也属于媒体范畴,当然应像传统媒体一样赚钱。此处应感谢传统媒体,将“内容产出经济”已做了充分的社会铺垫(大众更易接受)和路径探索(方式更加多元)。所以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新媒体只要能用上,都可以“拿来主义”。
举两种最常见的。
a. 广告宣传
天王级大号咪蒙曾在一篇文章里自透:她的一篇软文卖价20万以上。一篇=20万,真是分分钟虐死上班狗。虽然咪蒙这种是凤毛麟角,但软文广告的确已成了一般大号重要的收入来源。
除了软文,当然还有每一家媒体的标配——硬广。自媒体的硬广,各大平台已倒入了标准入口,比如:
可能有人会提出,这种流量主广告,门槛不低、收入不高,远不如与广告主的深度对接来的痛快,可没有资源怎么办?没关系。有广告的地方就有广告代理,如今他们已渗透到自媒体领域。具体怎么合作?依然可以借鉴传统媒体。
b.品牌活动
当媒体拥有了一定的品牌和人气基础,便可以通过一场场漂亮的活动策划,来玩一石多鸟的游戏。在这场游戏里,你的粉丝、客户,还有品牌、收益,都可以是大赢家。
比如,通过策划与自媒体品牌调性相符的主题活动,粉丝付费参与,得到一场高端的、情怀的、小众的、丰盛的,总而言之是非同凡响的活动体验(有点类似俱乐部模式);
或者,你策划了活动,从总冠名、分冠名到二三级联合冠名,甚至现场的每一瓶矿泉水、每一块甜品,都有商家买单赞助,读者只管免费而来、开心而去,通过现场的少部分人辐射到更多人,不仅实现了自媒体的O2O,更以此激发一场蝴蝶效益(资源整合运作模式)。
-2-像互联网产品一样赚钱
自媒体作为借势互联网平台而生的新媒体,本身就具有互联网产品的近似属性,所以赚钱的方式也可以相似。
a.平台补贴
就像嘀嘀、快滴、U步都在争取私家车主一样,各大平台也在纷纷争取原创写手。原因很简单,因为大众的阅读需求一直存在,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阅读时代,各大平台也在通过争取原创写手而加强内容输出,从而争夺阅读用户。
今年3月的芒种大会上,新亮相的企鹅平台宣布:对于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今年将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
而在2015年9月,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在“头条号创作者大会”上宣布,将大力扶持优质内容创作,确保至少1000名头条号创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保底收入。
企鹅平台的补贴落地,具体还有待观望。但今日头条的“千人万元计划”,写作圈里已有实际受益者。
b.赢取风投
互联网时代,某些企业(产品)就好像天生为“风投而生”,他们甚至都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来驱动收入,因为初期怎么盈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得人气、用户和流量。
而在赢得流量和人气的路上,自媒体可谓是和各互联网企业殊途同归,它们当然也可以由此而赢得资本青睐,从此开始升级版的自媒体运营。
以下是圈子里流传的一张表
-3-像大神一样赚钱
PS:本来想说像“网红”一样赚钱,后来又觉得这个词的浮躁亵渎了写作者,索性就向圈子里的大神看齐。赚钱的方式或者雷同,但初心不同。写作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并成就他人。
a.打赏
这应该算是一项时代发展下,特属于原创作者和自媒体人的互联网红利。普通作者一篇稿子三五人打赏,混个早餐钱;大神级作者三五百人打赏,一篇稿子动辄收入过万。
b.咨询
咨询多半来自于阅读的延伸。读者相信作者在他擅长领域里(可以是情感、时尚、育儿、居家,也可以是成功学、方法论、读书经、心理学)的独到见解和成熟经验,那么,请聊一个五块钱的天,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尊重“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c. 微课
微课尤其适合写方法论和分享干货的自媒体,或者因为这些作者本身也是高校教授、企业培训师、演讲师或者是行业里的先锋精英,所以他们当然也更容易将课堂搬到“线上”,策划和资源整合出一场高水准的线上分享课(自己讲并邀请大咖讲),让读者粉丝受益匪浅。
但也不仅限于他们。微课的本质,既可以是线上课堂,也可以是俱乐部模式的线上活动,更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互动版、立体版分享。
d.稿酬
把稿酬放在这个类别的最后,因为这是写作者非常传统的一项收入来源。
几年前韩寒的文章《一个中国作家的真实收入》里曾透视过,中国写作者无论是一篇文章的稿费还是一本书的版税,收入都十分有限。但互联网时代对于写作者最大的红利是,以前是一篇稿子和一本书的一锤子买卖,现在却可以实现上述种种的一篮子买卖。
从这个层面讲,写作者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机,并且神话式的崛起机遇随时都在。
-4-像创业公司一样赚钱
既然自媒体也可以聚焦人气、打造品牌、赢得风投、玩资本运作,自媒体当然也可以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赚钱。
举个例子,趁早品牌,一个典型由自媒体衍生出来的创业公司。创始人王潇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书《女人明白要趁早》,趁着书本的热度,搭建了微博、微信、趁早网,开始真正运营趁早品牌。第一桶金来自于纸质手册与电商的结合,接着不断将产品线延伸,塑身尺、徽章锁骨链、塑身TEE、系列小黑群等相关产品应运而生。她的公司2014年销售额破千万,2015年获得2000万A轮融资;而她自己已成为千万青年的精神导师和励志女神。
类似的还有很多。但,
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自媒体的成长也是从无到有,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开花的过程;
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绝不是想象中的轻松任性当老板,而是一场与自己的艰苦死磕。咪蒙说自己的写作生活有如花式虐狗,这种心塞绝对是谁写谁知道。
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创业者云云,而成功者寥寥,明天很美好,但多数人都死在了今天的沙滩上。
最后,
用一个简单公式来总结自己在这一行业里的粗浅认知吧:
原创力 + 关注度 = 经济效益
原创力,代表着你无可替代的能力和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关注度,代表着你才华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应;
原创力=你埋头写作的恒心;
关注度=你抬头看路的慧心;
两者相加,将产生妙不可言的火花;
两者相乘,终将无往而不胜!
作者介绍:小富女,曾经的职场中坚人,今日的写字做梦者。十年职场,混迹于传统媒体、移动电商、品牌宣传、企业策划。如今只读历史、看传记、讲故事。愿以冷静的笔写温暖的字,和你分享小日子的大智慧。
网友评论
简书读者还是有点接纳不了这种深度。
都追逐快餐阅读去了
此专题,纯干货,拼搏的人想找的宝典都在这里。
欢迎关注专题“方法论”,欢迎投干货文章。错过这个专题,你就错过了简书。
关注方法:点击编辑头像→编辑个人主页→更多→专题→方法论→关注→满满的收获
或者http://www.jianshu.com/collection/e0f734a21aef→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