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咖想法哲思
帝师济世的直臣之直——职业经理人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帝师济世的直臣之直——职业经理人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作者: 远方青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7:51 被阅读25次

    领导者要让人有敬畏感

    魏承谟离宫之后,鳌拜将前明状元济世推荐给康熙当帝师。主要教康熙历史,但康熙不愿意听课,只想看那些野记杂文。济世劝康熙说那些都是闲人胡编乱造的。康熙便让济世教自己治国之道,但济世却说待康熙学好历史后,治国之道自然会教的。康熙听罢便不耐烦,对学习也开始怠慢起来。

    对此,济世便把顺治的画像挂在尚书房里,一边叩拜一边诉说自己有罪,没有教好皇上。康熙便一时感动,在顺治遗像前发誓好好读书。

    但让康熙无可奈何的是,济世讲课的时候确实枯燥无味,便又不耐烦。下课之后便到孝庄太后那里抱怨,并恳求更换帝师。还将之前济世不让自己想读野记杂文,让自己学好历史和圣人之言后再学治国之道,对他严加教育,让他不得清闲等事,细数出来。

    孝庄太后听后,便严肃地教育康熙,济世不惧皇威,不计恩宠,耳提面命地严格施教,康熙应该体谅他才是。一席话,让康熙恍然大悟,自此之后便努力学习。

    觉|塑造管理的敬畏感

    济世和孝庄太后的做法,无疑让人心生敬畏。

    济世不因为康熙是皇帝就对他的要求言听计从,反而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言辞之间也是以大义为主,让康熙无法与他对峙,只能转向孝庄太后抱怨和倾诉。

    对于孝庄太后,鳌拜虽然重兵在手,但也无法与其正面抗衡。因为相对济世而言,孝庄太后的大义高度更高,而她的为人和处事风格也更加干练、稳重和周全。这也是鳌拜敢于康熙对峙但很少与孝庄太后对峙的原因。

    管理者要在管理上让人有敬畏感,能够在关键时刻有效地排除异见,确保事情顺利推进,也能与员工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管理的有效性因关系太近而受到影响。

    学|拿捏得当的管理分寸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济世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作为一名管理者,他是合格的,也是优秀的。面对两个自己不喜欢的老板(康熙和孝庄太后),他用短短的一席话便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济世给人的印象是呆板的老学究。他是有名的“直臣”(要么不说,要说就一定说真话的人),他的“直”就是说理,并且不管在哪里他都能讲得通。但这并不代表济世就不够细心和观察,相反,作为一个老实人,他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例如,他谈到顺治出家一事的时候,因为知道孝庄太后讨厌的人是董鄂妃,所以立即将顺治出家一事归根到董鄂妃身上;同样,他也在会在康熙的面前驳回鳌拜,因为自己是鳌拜推荐而来的,他知道鳌拜不会生气,这无疑会博得康熙的好感。而且,针对“如果不是鳌拜推荐,自己是否能成为帝师”,他表示先帝也曾有旨,让自己来教育皇上。这句话关建在于,当时顺治已逝,他是否说过这句话没人知道、没人敢问也没人能问。但这一席话让济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大义、合情合理的地方。

    这就是济世对问题的管理和应对之道。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之下,直言但又不清高和自大。如果将其与管理者日常的管理和经营结合起来,加以总结的话,应该是管理者既要让人对自己由敬畏之心,但又要确保自己谦逊行事,才能将管理的分寸拿捏得当。

    思|管理的原则和底限

    如何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的分寸拿捏得当,也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那么,如何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呢?

    在孝庄太后的言行举止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就是原则和底限。而对应到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企业的文化、制度和章程,相应地,如果对应管理者个人而言,就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个没有底限、对原则没有敬畏感的人,尤其是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没有底限和敬畏感,才是最可怕的。就好比吴良辅,想摆布康熙却最终不得善终。而孝庄太后则不同,她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让下属自发地为她做事,也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其实,这与孝庄太后作为领导者的三个角色密切相关。

    ◆ 为人父;

    ◆ 为人师;

    ◆ 为人友。

    为人父,她深知自己不能陪康熙一辈子,所以一直在为他打造一个好的团队;为人师,孝庄太后将康熙与苏麻喇姑都当作自己的学生,一直耐心引导和教诲;为人友,孝庄太后与康熙之间关于朝政的讨论,其中既有教导也有探讨,孝庄太后没有事必躬亲地解说每一件事,而是先让康熙说出自己的见解。

    但不管对于哪一个角色,孝庄太后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限,并且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将这些原则和底限明确地传达给每一个和她接触的人。其中最典型的一次,就是顺治出家时,孝庄太后所说的“帝位可以更替,大清永世长存”。

    行|在挑战中实现自我成长

    在康熙登基到亲政期间,辅臣索尼的存在,一直在提醒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凡不好的管理者,最终都会逐一被淘汰出局。佟贵妃被淘汰是因为其德不配位;吴良辅被淘汰是因为他不仅分不清自己效力的对象(即上司)是谁,还拉着别人下水;鳌拜被淘汰是因为太过于骄奢淫逸。

    而所有人当中,为什么只有索尼能够善终,其实有三个层面,下面我们结合济世、索尼和孝庄太后的管理模式一并讲解。

    第一,济世。他是直臣,以坚持大道著称。表面上看济世很令人讨厌,因为他对任何事情,不管是在语言还是行为上,都要讲道理。领导者也应和济世一样,既了解人性,能够让人很快地接纳自己,又要善于以身作则,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员工。

    第二,索尼。他善于冷眼旁观,以领导者的目标为目标,并一直坚守这一原则。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孝庄太后动手他就动手,孝庄太后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索尼一直默默多听、多问、多看、多想、少说,这也是孝庄太后教导康熙的。管理者也应以领导的目标为目标,少说多做,拿出行动结果,帮助领导实现目标,也是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第三,孝庄太后。以目标、大局为重。孝庄一生,历经三朝。皇太极是其夫,却宠爱她的妹妹宸妃海兰珠;福临是其子,却看破红尘执意要遁入空门;玄烨是其孙,被颂为千古一帝其功不可没。孝庄活了这么久,在经历了作为妻子的悲戚,作为母亲的痛心之后,直到康熙即位才拨开云雾,她既没有武媚娘女权掌政的不择手段,她也没有吕雉夺权乱政的勃勃野心,从头到尾,她心里就只有一个“大清”,只求一个“天下,太平盛世;子民,丰衣足食”。

    孝庄太后自始至终都在关心大清,关心肩负大清统治使命的康熙如何一步步成长,关心对康熙统治大清有帮助的一群人的切身利益与成长。其间,孝庄太后做的不仅仅是对他们晓之以理,更是树立目标,再动之以情,并在管理中及时了解情况。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日常行管理中,也应充分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防微杜渐,以身作则,以原则为方向,指导员工开展工作,主动接受挑战,实现自我成长。

    教|晓之以理的传授之道

    孝庄太后教导康熙的过程,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严师出高徒”,不管是她对济世的认可,还是她对康熙的要求。她始终是先了解问题并对人晓之以理,再处理问题。因此,即便知道康熙因为不喜欢上济世的课而怠慢学业,她依然要康熙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对济世的点评和态度上,孝庄太后告诉管理者用人上很重要的一点——忠诚(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孝庄太后是如何评价济世的呢?她说自己不确定济世的能力如何,但能确定的是,他至少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作为领导者的孝庄太后,以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告诉康熙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他不管怎样,不论对与错,都应该将其当成磨刀石,对自己进行千雕万琢。若非孝庄太后从大局的角度点化康熙,济世付出得再多,康熙也未必能接受,甚至可能会因为鳌拜推荐的缘故,将其视作鳌拜安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

    应该说康熙对济世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在他的眼里,济世是鳌拜的人,他对济世也抱着深深的敌意。而且济世为人又老又固执,只会之乎者也,圣人训。当然这也是鳌拜看中济世的地方,鳌拜认为康熙就是个小孩子,身边人整天教他反对自己,长久以往,对自己肯定不利。那么派个老家伙去之乎者也,最好把你教成个书呆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仇恨的种子实际上已经在康熙心中种下了。鳌拜打杀了康熙的侍卫;赶走了老师魏承谟;现在又硬塞个老古董过来。让康熙接受济世,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济世却令人出乎意料,他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帝师。

    而在教学上,济世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康熙想抄近路,但济世坚持走大道。所以,当康熙想听野文杂记、想学治国之道时,济世首先教他的是做人。因为济世深知“皇位可以授予,但权威不能授予”。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刚刚明白现状的康熙,心气开始变得浮躁。正是需要这样一个固执的人来磨练自己。济世并没有去巴结鳌拜,他有他的理想与坚持,他的理想就是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出一个“万世之君”。济世的方法也非常独到,他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强硬灌输。而是激发康熙自己的学习热情。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要学习济世的坚持原则,更要学习孝庄太后的“忍”,换句话说,就是给到员工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任何能力的培养,心态的锻炼,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帝师济世的直臣之直——职业经理人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z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