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之有感

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之有感

作者: 持之以恒读书ba | 来源:发表于2022-08-27 01:06 被阅读0次

生活中常见有这样的情况,有老师会这样对一部分孩子说:“你只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分散精力去读别的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见解。”

对于这样的情况,当年的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做的呢?他的绝招是:阅读,大量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当时一些教师的做法:“教师认为儿童跟不上班是由于不用心、不刻苦、懒惰,因此就在课上和课后尽量地加重这些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且叫他们留下来补课。可是这样做却收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关于基本知识的大纲,第二个是课外阅读的大纲。对难教儿童来说,第二个大纲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促进难教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绝招。对于一个自己喜欢阅读、且非常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的教育者来说,每读到一次这样的文章,内心里会泛起层层涟漪。这涟漪源于,内心里充满一股让人坚定的力量,内心里涌动着一股让人激动的暖流,恒久而深远。

教育生活中,难教的儿童,很多很多。但是,面对如此的境况,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的是无奈,还会夹杂着郁闷,亦或是抱怨。这些难教的孩子,形成的原因很多很多,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习惯不好、爱捣乱,也可能是留守儿童,还可能是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总之,客观原因也好,主观原因也罢,早已造就了一个个难教的孩子,让我们遇见,让我们成为师生。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也很无辜。每个孩子都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利,更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浑浑噩噩”般变成了一个个“难教的孩子”。细想一下,难教的那些孩子真的有些可怜。或许,我们真的难以想象他们都曾经历了什么,才能变成后来的他们。

我们曾家访过很多特殊孩子,至今记的,就在走进他们家的那一刻我内心里的感受,真的是五味杂陈,那样的感受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更加好好对待这些孩子,尤其是好好对待那些所谓的“难教的孩子”。当然,我们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好好对待着他们,可是,或许我们的方法还需逐步改进,例如,苏霍姆林斯基用实践证明的这一方法: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诚然,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既要抓双减,又要抓成绩,处于两难境地、抉择困难时,我们应该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来看教育,切实打好教育的根基,奠定人一生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也是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足以说明教育真的不可急功近利,不可一蹴而就。《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做出规定。这是提醒我们,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长长的路,我们需要慢慢地走。

 

相关文章

  • 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之有感

    生活中常见有这样的情况,有老师会这样对一部分孩子说:“你只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分散精力去读别的书。”苏霍姆林斯基说...

  • 书籍是指路明灯

    1.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4条:《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学生的智力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指的是“学生的...

  • 走进美好的人,享受美好的旅程

    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里,从始至终贯穿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由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滋润,李镇西老...

  •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一)

    今天看到共读的书目有所调整,要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前几年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当时读的比较粗略,...

  • 85.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

    儿童的成长需要极大的尊重和关爱 ——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 一次在阅读中,看到文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要...

  •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你学生爱学习的秘密在这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全面而丰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博大而精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 2022-08-28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临近开学十分忙碌,紧张的时间之余,把未来教师读完,开始读李镇西老师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最早知道苏霍姆林斯基还是...

  • 《给父母的建议》读后感

    之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非常有感触,今年暑假,我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读...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时,魏智渊老师指出:我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达到自...

  • 2019-05-10

    读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第七篇“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有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读《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之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nx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