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日,是儿子开学的日子。我们全家一起围坐在一起认真观看《开学第一课》。其实,没有老师的要求我们也会收看,但有了老师的要求,就更有仪式感啦。
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下:语文线上学习内容为:收看央视一套《开学第一课》听抗疫英雄讲述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作业:建议和身边的人交流抗疫英雄事迹。孩子们在收看《开学第一课》时,请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认真观看,同时家长给孩子拍一张学习时的照片,在照片中标明学校、班级、姓名之后发给各组组长。一个都不能少哦!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一份特殊的作业。XXX妈妈,因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很棒,所以这次开学第一课有一个额外的任务,孩子观看完以后可以写一段想说的话(手写版、电子版都可以)也可以做一份手抄报,录制视频也可以,我们做美篇用。
图片源自网络为了儿子班主任语文老师“约稿”,为了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我和儿子可没有少忙乎。准确地说,我可没有少忙碌。儿子觉得无所谓,他对参加班级的活动本来也不太上心,总觉得只要参加一下就可以了。但,作为家长,我觉得既然老师都有“特殊”的要求,我们就应该重视,好好对待。
孩子的世界全然不是这样的,至少我儿子不是这样。在没有完成视频录制的情况下,他依然下楼玩了几个小时才回来,满头大汗。对此,我真的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些失望。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一点点降低的。
小小的年纪,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特别期待老师家长的表扬,会为了得到这个表扬而努力,有这股尽头,把事情做到自己范围内的最好。他表现得很平常,仿佛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事情一样,不会因这件事情而受到影响,更不会牺牲他娱乐玩耍的时间。只要最终把这件事情完成就好,不是最好也没关系,选不上也没关系,只要我做完就好。
图片源自网络想起那边《坐在路别鼓掌的人》的文章来了。 当读到,“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的时候, 孩子脱口而出的是“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许多家长一定也和我一样,期待着孩子成龙成凤,期待着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事实上,孩子或许真的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或者说他原本就是一棵树,根本别指望他开出艳丽的花朵。真正接受不了孩子优秀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本人。
又或许是我们太过焦虑,在孩子本该玩耍的年龄,给他提太多的要求。下午回来,儿子自知玩耍时间太长,有点不好意思。积极录制视频,直到他自己满意为止。晚上看完《开学第一课》着手写他的心得体会。晚上10点半完成了这特殊的“任务”、一头扎进他的动画片里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