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身居翰林之时,他只能读书养望,对国家政治没有发言权。及至位列卿贰,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却发现正如同王蒙的那句话一样:“当了部长,才知道官小。”很多看上去很崇高的职位,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以呼风唤雨。曾国藩发现,在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他虽然身为“副部长”,但想要登高一呼,推动大清王朝进行根本改革,没有任何可能。他在礼部“副部长”任上,一天到晚虽然没有片刻休息,但忙的都是些例行公事,对国家大政丝毫无补。偶尔提一些革新主张,也都被“部长”大学士们弃置一旁,根本不予考虑。
腐败的清王朝官场是这番景象,而现在的教育呢?
扪心自问,现在的老师有几个不违反教育部相关规定,违规布置购买额外的教辅资料,以及大搞“题海战术”?又有多少学校不是违规多次组织考试?
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通知》也被大家成为“最严减负令”“减负三十条”。《通知》中有一条内容是“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即使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最严减负令”,也没有能阻止学校组织多次考试,教师额外布置学生购买教辅,或者布置过多的作业量。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1、教育部的文件,经过层层转发(空转),文件精神已经被“淡化”,文件内容在教育局这一关其效力已经消失。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减负,而教育局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率和政绩,上面想落实素质教育,下面大搞应试教育,任何文件发下来都没用。
3、教师本身有评职称的压力,必须通过题海战术来逼学生要成绩,也会不自觉的抵制教育部的减负文件。
所以,最后才导致教师多布置作业,家长忙着改作业。学校忙着算平均分,教师忙着评职称,谁还真正的用心去理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作为一线教师,发现问题所在,但还需“阳奉阴违”地遵照学校的要求做一切别人都做了自己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得像曾国藩一样既痛恨这样的官场,又不得不学着在这样的官场里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他做到了,做得游刃有余,做到平步青云。
而我们呢?
只能尽可能地汲取并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尽最大努力的以科学的方式,饱满的热情来与我们的学生对话。
别的同行可能会问,你考虑那么多干嘛?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难道我们只该尽人事,听天命?如果大家都是这样不多考虑后果会是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