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终于被心怡的学校录取了,全家人都放松了下来,商量去近距离的大同游玩几天,去大同一定要去云岗石窟,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为了不虚此行,提前了解了一下,做了简单的功课。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绝大部分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依据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云冈石窟可分三期。

第一期
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公元460-465年)
云冈石窟16-20窟(“昙曜五窟”);
根据主像内容和布局又可细分为两组:①18、19、20窟;②16、17窟
①各窟大体上都模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
②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佛、当今佛和未来佛)和千佛;
③主像形体高大,占据窟内面积的大部分。

第二期
约自文成帝以后以迄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以前的孝文帝时期,即465-494年
可分五组:
四组“双窟”:
①7、8窟(第二期石窟中最早的一组,大约完成于孝文帝初期);
②9、10窟(略晚于7、8窟,大约为“太和八年(484)年,十三年(489年)毕工”的石窟);
③5、6窟(约在孝文帝都平城的后期,这组双窟的主像都是三世佛)
④1、2窟(是一组塔洞。还包括未完工的第3窟,原为大型洞塔设计,但终北魏一代内部工程未完成,唐初利用未完工的塔身南面西侧开凿了倚坐大佛及其胁侍;雕造在已开凿的石窟壁面上的小龛,集中在11、13和16、17等窟中。);
一组三个窟:
⑤11、12、13窟。
此外,云冈最大石窟第3窟内外北魏时的主要工程以及11窟外崖面上的小窟和20窟以西的个别中小窟也属第二期。
①平面多方形,多具前后室,但也有个别的类似第一期的椭圆形 的草庐形式;
②有的窟内中部立塔柱;
③还有的在后壁开凿隧道式的礼拜道;
④方形平面窟的壁面雕刻都作上下分层、左右分段的布局,窟顶多雕出平棋;
⑤大像少,且造型不如过去雄伟,但形象的题材多样化,流行雕出世俗的供养人行列;
⑥凸起式的衣纹,逐渐被简化的断面作阶梯式的衣纹所代替;
⑦汉魏以来分层分段附有榜题的壁面布局、汉式传统的建筑形式及其装饰,日益增多;
⑧佛像的服装,在第二期晚期也换上了新型的褒衣博带式的样式;外来的佛教石窟艺术,在北中国,就是在这个时期,较显著地开始了逐渐东方化
⑨出现利用已开凿的石窟壁面,雕造小龛的做法,有单像龛、并列像龛以及重层的像龛

第三期
公元494-524年
主要洞窟分布在20窟以西。4、14、15窟和自11窟以西崖面上部的小窟,还有4一6窟之间的中小窟,大都属于这一期。此外,第一、二期窟中,也多有第三期补刻的小龛。
①没有成组的窟,中小窟多,布局多样的小龛遍布云冈各处;
②洞窟内部日益方整,塔洞(4、5窟之间的未编号塔窟和39窟)、千佛洞(14、15窟)、四壁重龛式(约20座)和四壁三龛式(约30余座)的洞窟,是这时流行的窟式;
③窟口外面的崖面上出现了券面和力士等雕饰,这种雕饰愈晚愈繁缛。第二期布置在窟内的那样丰富而生动的浮雕场面,这时已很少见。个体形象中也没有出现新的式样,但造型 愈来愈瘦削,衣服下部的衣纹越来越重叠。龛楣、帐饰也越来越复杂。
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北方佛教史。云冈石窟所显示的北方佛教史,是直接的,既可靠又深厚,是对稀缺的北方佛教史重要的“补缺材料”。
(2)北魏时期的历史。云冈石窟在国内大型石窟中是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的石窟群。作为一部可视的北魏断代史,对帝王象征、佛经典故与社会现实的比照、民族关系的反映、民俗风尚的记录等问题的研究均有极大的价值。
(3)艺术价值。石窟中的建筑雕刻与佛教造像反映了北魏时期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融合的趋势。
关于云岗石窟的介绍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家人们可以去查查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