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的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语文课,二叔出现在了我们教室窗外。然后招呼老师出去一下。接着老师就叫我和小川赶快背着书包回家。小川是我二叔的儿子。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只比我大两个月,我们在一个班念书,每天一起上下学。
我俩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事感觉莫名奇妙。不过不用上课内心还是很喜悦。出了校门,我忍不住问二叔。“二叔,怎么了?”二叔眼角微微泛红。久久才从嘴里挤出一句。二叔说,你奶奶可能要走了。小时候,不懂什么是走。我问去哪?二叔沉默了,二叔一手把我扶上背,一手拉着小川就往家里跑。跑到家门口,看见自家小院里围了好多人。爸爸在门口对我喊到,快回家。堂屋里奶奶躺在几张拼凑起来的木板上。一大家子人围在奶奶身旁,叫着奶奶的名字。“福珍,你把眼挣开看看你这一家子啊”。但奶奶还是断了最后一口气,走了。丢下了爷爷,和她的一大家子,她的四个儿子,她的九个儿孙!爸爸拉着我去看看躺在木板上的奶奶。我挣开他的手,哭着说,我不要,我怕,我不敢。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到死人。远远的看着奶奶躺在冰冷的木板上,恐惧充斥着我一身。我挣开爸爸的手,跑到妈妈怀里。紧紧的抱着妈妈,寸步不离。不管爸爸怎样拉扯,我就是不向前移一步。这一次,我发现平日里冷酷无情的爸爸眼角居然全是泪水。奶奶去世的那年,大姐还在上高三,准备升大学。小时候,大姐最受奶奶宠爱,因为姐姐是奶奶的第一个儿孙,从小到大,爷爷奶奶无论去哪里都会给姐姐买点玩具或是吃的。爷爷上街卖了粮食立马就给姐姐买糖。姐姐想吃什么,奶奶总是立刻放下手边的话就上厨房给她做。然而,奶奶去世那阵,爸爸怕影响姐姐高考,硬是等奶奶下葬,才把姐姐叫回来。姐姐因为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至今还对爸爸有埋怨。
18岁那年,外婆生病去世,暑假我去医院照顾她,每晚和外婆住在一起。晚上会睡不着,因为半夜外婆要夜起,我必须要起床扶她上厕所。我能感受到外婆的身子全是软的。我害怕当晚外婆会不会像奶奶一样突然就离开。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眼角就湿润了。但又不敢哭出声怕把外婆吵醒。大约在医院折腾了一个月。端午节那晚,外婆还是走了。不同奶奶的是,这一次,面对外婆的遗体,我没有恐惧,而是拉着外婆冰冷的手大哭。
见证了这么多亲人的离开,亲眼目睹过她们从年轻到衰老的变化。我也对生老病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个在你生命中出现十几年的人,陪伴你走过整个童年的人,对于她们的离开,生命突然说没就没了,你只能靠着温习回忆来表达对她们的想念。那时我常想,人为什么要老,又为什么要死?也曾深深的讨厌时间,也恐惧长大。
外婆下葬的那天,我看见妈妈和舅舅都失去了往日的常态,妈妈泣不成声,在外婆坟前长跪不起,这真的吓坏了周围的人。面对这样的场面,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无法阻止泪水决堤。离别总是伤感。而我从来不擅长告别。夜晚,和母亲同睡,妈妈像个小女生一样对我说着外婆生前的琐事,也不顾形象的在我面前放声大哭,像孩子般撒娇道从此她再也没有妈妈了。我把母亲搂在怀里,泪水打湿了我的白衬衣。
上大学后,家里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我们家由农村搬到了城里。而我很少回老家了。大学课相对高中较少。空闲时就给爸妈打电话。一向严肃的父亲和我聊电话时竟然也和我开起了玩笑。放假回到家,父亲也会问我想吃什么?然后自己去超市买菜,戴上围裙就去厨房做饭。饭后茶余,父母和我闲聊,问及我毕业去哪里。我说,想去沿海。妈说,去那么远干嘛?女孩子还是离家近一点,想家了就回家,父母亲也可以经常见到你。他们眼神里无时无刻不流露出想让我留在身边的渴望。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我想是不是越长大父母亲就越怕孩子们远离。小时候是你依赖父母,长大后你会发现,父母更依赖你。
看电视时发现爸爸居然戴上了老花眼镜。爸爸见我对他戴眼镜的惊讶表情,笑笑说道:“人老了,眼睛不好使了”。我这才想起12月月底爸爸就是50岁的人啦。我发现妈妈开始染黑发了。妈妈常问我,“我穿这件衣服怎么样?”中午我炒的菜好不好吃?我连忙搂着妈妈的肩。对她说到:“妈妈做到饭菜当然好吃啊,可谓天下第一美食,在学校可想念母亲做的糖醋排骨了。你说,要是我那天不幸得了绝症,但让我在死前吃到妈妈做的饭菜那么我也死而无憾啦,哈哈。
冬天来了,我是一个不喜欢冬天的孩子。因为我很怕冷。现在,天气日渐寒冷。我向家里打电话诉苦,电话那边传来的是爸妈细心的叮嘱,字字句句都显得啰嗦,但却让远在他乡的我,感到无比温暖幸福。马上又迎来一个寒假,你有什么打算呢?如果没有,回家看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