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冲着“不止读书”公众号推送的剧透,对原本根据剧照推测为恐怖片的《路边野餐》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周日的清晨,早起,用了110分钟的时间,在人影寥寥的电影院,看完了它——《路边野餐》,出来时,整个人大写的“懵”。
有些电影看了故事的开头,一定能猜到故事的结局;有些电影看了这一秒,或许能推断下一秒;有些电影热热闹闹、打打杀杀,填满整个观影空间,紧凑的情节不让人分心,而它,从电影开始播放,一直逼迫着自己紧追电影的线路,努力去寻找导演通过这些片段要表达的意思,却看了30min后,影名“路边野餐”四个大字方才跃上屏幕,这一打断,又让人顿时分了心,即使已经看了剧透,依旧摸不清导演的心思,看着看着,思绪游离。
二
淡淡的背景歌声时而起,时而止,变换的场景忽而明亮,忽而昏暗,如影随形、似懂非懂的诗句贯穿在整个时空中,镇远、凯里、荡麦,一个个陌生的地名徘徊在一个个角色的口中。
全剧的角儿用着浓重的贵州方言,让你不知道该跟着剧走,还是跟着字幕前进。
野人的传说,奇特的着装,难懂的方言,梦境与现实切换,过去、现在、未来相互交织。
三
大概是“卫卫”在墙上用家里常用的炊具——不锈钢蒸格画了一个圆圈开始,“时间”这东西被导入了,一根矗立在圆圈正中心的钉子,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光影也在移动着,如同日冕。
电视机里传出火车的声响,镜头慢慢移动到电视机里停驻在火车上,继续移动,整个画面离开了屋子,离开了电视机,只有呼啸向前的火车。
明明念叨着温度只有十几度,而室内的闷热让观众一下子就感受了,可电扇,为啥一会儿顺时针转动,一会儿又逆时针了呢?
沉入湖底的刹那,只有两只鞋子在浮动着,飘远着,隔开这个时间与那个时间。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也让思绪开始混乱,或许只是镜花水月。
四
一开始纠结这个题目很久,就像当初纠结《誓鸟》的题目一样。路边野餐,到底指向什么,当观看后,忽然释然了,也许不过是诗歌的题目借用一下,抑或导演灵光一现,就像《秃头歌女》题目的来源一样。
当摩的伴随着歌声在无人的平坦公路上奔驰的时候,想当然地以为,这不过是又一部公路电影,行走在公路上,偶遇一些人,反观人生。
在电影开始不多时候,《金刚经》引入其中,并没有想象中的突兀,或许在向观众传递着,这部作品,本身就拥有了禅意,就看你怎么解读。
荡麦的裁缝洋洋,一直有着想去凯里当导游的梦想,努力地背诵着关于凯里介绍的导游词,但她总记不住。从荡麦的岸边,她坐上船,专心地继续背诵导游词,时常发生卡顿,上了岸,走过吊桥,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荡麦。关于荡麦,现实并不存在,而电影中,也不过似乎是陈升梦境的一部分,是否预示着,实现梦想,真的只是一种梦,一种破灭?
五
当然,电影号称小成本制作,只有2名专业演员,其他都是本色出演,所以老护士说话偶尔让人感到断层,仿佛念白,陈升表达愤怒时,并没像有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得那么怒不可遏,应该没有特效与所谓的替身,所以即使打架的场面,也让人感到温和。
当然,镜头有奇怪的状态,在陈升带着侄子于游乐场开小火车时,跟随的镜头晃得厉害,让人眼晕;在陈升前往河岸时,镜头穿过了弄堂,最后汇集在一个面点摊位处。
当然,它在各大影院的排片场次也很少,很多影院只安排在傍晚应该吃晚饭的时间里,一天一场。
然而,从2015到2016年,它获奖多次,享誉国际。
不经意间,想到了另一部小成本制作《钢的琴》。
六
“山,
是山的影子,
狗,
懒得进化,
夏天,
人的酶很固执,
灵魂的酶像荷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