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Mark 首页投稿
她是《水形物语》的哑女,也是《无忧无虑》的话痨

她是《水形物语》的哑女,也是《无忧无虑》的话痨

作者: JuneLim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21:27 被阅读0次

    《无忧无虑》原名 Happy-Go-Lucky,是迈克·李,在2008年导演的电影。主演莎莉·霍金斯,也是后来奥斯卡获奖电影《水形物语》的女主角。

    所谓无忧无虑指的是莎莉在片中扮演的Poppy,这并不是说片中她的生活一直无忧无虑,她和周围的世界还是会有许多碰撞与冲突的,而她则以无忧无虑的性格去对待这一切。

    这部电影的叙事比较琐碎,以Poppy为中心,分出了几条支线并行叙述,看上去就像是一些生活日常集锦,不过细看的话,每一个小节的编排都充满趣味,连台词都是活泼俏皮的,再加上独特的英伦风光当背景,可以说是赏心悦目。

    开篇用一场戏为人物定调

    影片开篇第一场戏就分别从人物内心、人际关系和社会等层面向我们展示了女主角Poppy是一个怎样的人。

    1、人物内心

    首先是背景音乐,轻松俏皮中带点奇怪的感觉,然后Poppy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英国街头,她的服饰稍微有点复杂,里外好几层,元素较多,线条交错,耳朵上和脖子上都戴着红色的饰品,甚至自行车的篮子上还挂着一束彩带,这一切外观设置都表现出她是一个内心丰富且活泼的人。她一边骑车一边向路人招手打招呼的动作也在加深着这一印象。

    来到书店后开始介绍她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导演当然不会让她直接说出来,而是就地取材,让她抽出一本名为《通往现实之路》的书,然后说了句“我才不想去呢。”如此轻巧又有效地交代出她是个理想主义者

    然而对主角的介绍还未结束,我们看到Poppy首先进入了儿童绘本区域,首次观看会认为她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与刚才一系列的性格展示并不冲突,看到后面知道Poppy是一名幼师后,就会察觉到这一段是一个关于她职业的铺垫,她进门就先去看绘本,说明她对这份工作很上心,从她看书时微笑的表情也能看出,对这份工作她是很享受的。

    2、人际关系

    这是一个可以跟自己融洽相处的人,接下来影片开始展示她与其他人相处的方式。Poppy热情地向店长打招呼,结果遭到无视,但她还是自顾自地开着玩笑,化解尴尬。

    这里她的台词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并不会怪罪别人对她不友好,而是把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比如她跟店主说的那句“我不咬人的”,但她不会因此自怨自艾,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善意而已,离开书店时她对店长说了一句stay happy,这就是她对待生活的原则。

    3、社会

    说完人与人的关系,接下来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影片承接着开头Poppy把自行车锁在栏杆上的剧情,让Poppy重新回到这个场景,发现车已被偷。此时她的反应并不是痛骂偷车贼,而是遗憾自己还没来得及跟爱车道别。在面对社会阴暗面时,她的表现也还是一如既往地毫无恶意

    开头这段不到7分钟的戏,将技巧隐藏在细节中,既交代了核心人物的特点,又有简单的首尾呼应结构,语言风格还饶有趣味,继续看下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将塑造好的人物丢入实验场景中

    电影仿佛是一个实验室,先创造了Poppy这样一个独特形象,然后放到电影中的世界中,让她跟里面的人物产生化学反应。

    Poppy跟朋友们一起时总能创造出爆炸式的能量,她们会到酒吧疯玩一整夜,然后回到家里继续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她与同事和而不同,在聚会的时候她们会各抒己见,同事们总是会表达工作或教育现状的不满,比如孩子们都沉迷手机,不爱到户外活动,但Poppy则会对家长的忙碌表示理解,并且说至少这个现象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了,表现出一种似乎过度乐观的态度。

    Poppy有两个妹妹,一个经常跟她混在一起,另一个已经怀孕,走入了人生另一个阶段。她和Poppy的人生观完全不同,并且会用自己的观念去衡量Poppy的生活。Poppy完全不赞同,但并不会做出充满攻击性的回应,而是用抖机灵的方式,迂回地表达自己的异议,比如妹妹郑重其事地劝解她做好人生规划,还有5年她就是高龄产妇了,Poppy很机智地回答:“像斯大林那样做五年计划吗?”

    电影中Poppy有一条支线故事是学车,在这条故事线里面出现了一个与她对比最强烈的角色,就是驾驶教练Scott。Scott的人设似乎是照着Poppy的人设反其道而行,Poppy活泼开朗,他则态度冷漠,不苟言笑,甚至初次见面时拒绝跟Poppy握手。Poppy爱开玩笑,时常有一些不正经的举动,Scott在教学时非常严肃,并且认为Poppy吊儿郎当是对他极度的不尊重。

    在意识形态上,Scott也表现出右翼的倾向,他歧视黑人,在街上遇到黑人会迅速锁上车门,Poppy开玩笑地说自己喜欢女室友之后,他表面上若无其事,可当Poppy伸手拍他时却迅速避开并大声怒斥。与Poppy被偷车后的态度相反,Scott对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抱怨,他会抨击教育系统:

    学校盛产左脑囚徒,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的大脑被分成两半,左脑和右脑,左脑控制信息、数据,它是死的,右脑代表个性,是灵魂所在的地方,而教育系统的操作方式是,我给你一个世界观,如果你能重复我的世界观,如果你能再确认我的世界观,那么你考试就没问题,你也能节节高升,你能当上警察,当上地方法官,当上律师,当上将军,当上政治家,你就能幸福,有个成功的人生,但你为自己好好想想,你走出条条框框想想,你其实是不快乐的,不成功的,这就是教育系统的操作方式。

    他对英国的国家政策也有着一肚子的怒火:

    你看看你周围,看到了什么?你看到幸福了吗?你有看到给人带来幸福的政策了吗?没有。你看到的是无知和恐惧,你看到的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弊病。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根本不是文化主义。为什么要有非文化主义?因为他们想削弱集体的意志,美国梦根本不存在,美国噩梦到处可见。

    Scott是Poppy的对立面,有趣的是,电影最后却让Scott喜欢上了Poppy,他还跑到Poppy家附近,试图偷窥她的生活。

    而这仍然体现了二者的不同,在Poppy看来,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尽量表达出善意,尽量令自己和他人都能stay happy,这些行为在Scott眼中却变成了诱惑、刺激、调情,于是在看到Poppy交了男朋友之后,Scott又愤怒又失落。

    Scott反对多元文化主义,但即便同是白人的Poppy,在思想层面也几乎跟他是背道而驰的,他能控制Poppy的方向盘,但控制不了她的大脑。

    通过描绘细节理解本质

    看完电影,如果要问导演自己的态度是怎样的,或者说导演是不是站Poppy那边呢?的确有这个倾向,不过似乎他也没有一边倒,去刻意隐藏Poppy的缺点,电影中Poppy的喋喋不休,以及有着不切实际嫌疑的乐观,都有可能降低她的魅力值。

    如果暂且不考虑意识形态的问题,把电影当作一场实验来看,导演其实是把Poppy当作一面镜子,照出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体系、国家政策、主流价值观等等。

    最近看到许知远在一个vlog里转述夏目漱石的话:“当你在探索一个事物,却不知道它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尽量去描写表层的每个细节,当你把这些细节逐步描绘出来的时候,它的实质也可能会真正浮现起来。”

    这话放在这部电影里倒也合适。影片没有恢宏的叙事主线,如果将故事精简地概括成几句话,是不足以体现电影的特色的。电影真正的叙事也许就在Poppy一双双令她充满自信的靴子上,在她每次面对朋友、恋人,和陌生人时说出的俏皮话里,甚至就在她笑完之后倒吸一口气的喘息声里。

    最后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得到的不是压倒性的结论,而是一件事物的一体两面。Poppy想要善待他人,可是又不想抛弃自我,Scott痛恨的多元文化主义实际上不仅体现在文化上,也体现在每个个体的思想上,而人是无法用一个政策就将它明令禁止的。

    Poppy的为人处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她想要维护每个人保留自我的权力,Poppy为妹妹结婚生子感到高兴,也不反对另一个妹妹特立独行,自己也在按照喜欢的方式生活,她希望每个人保留自我的同时仍然可以友好相处。

    这也是我们多数人的愿望,但多数人也都知道这种状态是理想化的,于是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方向,让我们思考这一切是否可能存在,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可以有哪些处理方式,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大的成果,但终归要试一试。

    这种状态就像电影最后,Poppy和朋友在湖中划船那样,他们面向船尾,不知道船会去到哪里,Poppy说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时间久了倒是越划越顺手了。这种对“顺手”的企盼,大概就是我们比较有可能达到的那种乐观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是《水形物语》的哑女,也是《无忧无虑》的话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ko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