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一切的心绪都只能用来缅怀。
南京这座城市,有太多亮闪闪的名号: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朝都会,六朝古都....6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
每一个都意味着在她长远的过去的岁月时光中,经历并镌刻下多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① 先生的长眠之地——中山陵
远远的就看到了蓝瓦的建筑!博爱坊,四楹三门的冲天式牌坊上“博爱”二字,系中山先生手迹。
“博爱”出自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可以说是对先生博大胸怀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开端,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孙中山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对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最好注解。
碑亭,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
祭堂是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屋顶为中国传统的重檐九脊,四周城堡为西式风格。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体大字。
居中还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内两侧大理石护壁上刻的是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顶部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为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白石全身坐像。堂后有墓门二重,进门即为孙中山墓室。
发现了一个奇妙的建筑特点:上去的时候,往上看是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返回下去的时候,只见平台不见台阶!
历史的阶梯,漫溯一道道历史印记。
时光如歌,或平淡似水,或华彩重章。
曲终人散,繁华落尽,
似诉似吟,亦幻亦真。
回首,几多回味,几多感触……
继续漫步,发现了中山陵景区里仙境般的音乐台。
音乐台坐落中山陵广场东南绿色盆地之中,平面为半圆形,圆心处建造舞台。台背部建弧形大壁,以汇集音浪,壁顶端雕回龙花纹。台前边缘有三层波纹形层梯。台下紧围前沿,一汪月牙形睡莲池,池底有伏泉,水甚清澈,终年不涸。池前依坡就势,修整成以50米为半径的半圆形盆状大草坪,放射形直道与半圆形圈道使之分割成12块小扇形草坪。整个精美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中山陵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记得第一次从网上看到音乐台的照片,第一眼还以为是国外。
喷泉,古典音乐,白鸽,现代与古代交融。
② 民国的记忆——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是明代汉王府、清代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民国的勋章,色彩鲜艳还保存得很好。
会议厅,当时可以容纳许多人。
长廊,蓝蓝的天空,旅程的第一天有着阳光明媚的天气。
南京的先锋书店很出名,在先锋书店寄一张明信片吧,会有总统府的特殊印。
③ 文艺的足迹——1912街区
从总统府走到1912街区只需要15分钟,这里有许多酒吧和许多特色的店。这边的建筑风格很小资,路上还看到有模特在拍照,最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文艺一番。
咖啡厅外面的木椅子,坐在这里晒晒太阳,听听民谣。
仿古的建筑,现代人,人与建筑的融合。
④秦淮盛景——今何在
“兴亡不尽秦淮水,春去春来春又归” 曾经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早已尽付风雨,不知所踪。泊舟向晚照在篱墙边上, 且看这世事冷暖变迁。
不小心翻开了历史的画卷,繁华亦如云烟,袅袅飘散。不见了曾经的楼台歌榭生旦坊,谁还会记得马蹄声踏破江山,待到琵琶声了,又是千古轮回,一曲百转春秋,恰似冬水回春春又暖。
秦淮河岸依稀能看见旧时的繁华,只是不见歌女唱着那早已消逝的历史。
晚上有舞女在唱歌,唱到一定时间就会走。让我想起那首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游船来往经过摆渡在秦淮河,感受秦淮河历史的兴衰。我站在桥上仰望着那边的灯火辉煌,心情是如此的平静。
赶不上的画舫,只能待到深秋时,金陵再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