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子
随着七月的脚步越来越近,家有学生的大人们迎来了每半年一次的长假期, 娃开始了暑假生活, 但假期到来的时候你是不是又开始焦虑了呢? 孩子的假期计划怎么制定才好呢?要按时完成暑期作业,又要有玩儿的时间, 为了避免假期结束之前的恶补作业的情况, 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最近朋友圈疯传的一张图片, 宝宝跟妈妈说,妈妈我们要放暑假了, 我们又能每天在一起了, 你是不是很高兴啊? 当妈的泪流满面, 但这显然不是高兴的表现。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了送孩子上学的艰辛, 作为家长我们唯恐上学迟到,但是孩子就是早上赖床,刷牙拖拖拉拉,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之下,还是不着急。 抓狂之余就剩下了满满的无力感。
你有没有想到, 这其实是平时自己挖好了的陷阱, 掉进哪个陷阱,完全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下面这5种陷阱哪一种是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犯的呢?
1, 解救陷阱, 作为家长我们是“摆平一切”的超人, 无论遇到什么难题, 只要娃有需求, 我们随时出来解决各种问题, 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家长摆平;孩子跟其它小朋友闹矛盾了, 家长立刻帮忙解决了孩子的矛盾。
2, 火速陷阱,对于这类型的家长而言, 孩子的需求立刻就要给予满足, 这跟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物质条件随时都可以满足, 甚至你只需要在手机的APP上操作一下,你想要的都能随时到来。 那么家长在这种即时满足的情况下, 也就成了即刻就能满足孩子的家长;孩子想要什么,家长立刻就能给孩子买到手里, 孩子体会不到东西的来之不易,不加以珍惜。也不懂得等待其实是愿望实现的一个过程,之后出现的任何一个需要等待或者被推迟的愿望的时候, 他们就会大发雷霆。
3, 压力陷阱,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就而喜悦,因为担心孩子的比赛中失败而担心,无形中家长有了压力,并且陷入压力陷阱之中;家长不希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生, 他们给孩子设置好了各种要提升能力的特长班, 还给孩子们制定好了规划, 只是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他人。
4, 给予陷阱,当孩子有所请求的时候,家长轻易给予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不给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机会;孩子想要什么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家长希望孩子不再像自己的童年有无法得到的东西, 不想让孩子因为没有钱而留下遗憾。
5, 负罪陷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或者不安感,家长冲动行事。 因为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而心生愧疚。同时因为忙碌他们即刻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或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样的会减轻内心的负罪感。
以上这5种陷阱在达琳医生和罗恩医生的《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开篇就被提出了。 在家长们深陷陷阱以为满足了孩子的各种需求的时候, 孩子们就能变得快乐, 他们就会变得很优秀,就会成为那个家长希望他们成为的优秀的孩子、学生,但是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 而现实却事以愿违。 孩子们的需求轻易得到满足,使得他们对于轻易得来的东西并不知道珍惜,家长摆平一切的时候他们也失去了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家长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优秀”家长, 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的答案。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家长是个全能型的摆平一切选手,不如教会孩子怎么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哪些方法是孩子要学会的技能,也是家长摆脱陷阱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二位作者给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案:
1、 定制等待的规则
当你的孩子跑过来询问你能不能帮忙的时候, 而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可以回复给TA, 因为手头有其它的事情, 稍等几分钟。让孩子学会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孩子们慢慢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了。 即便没有,他们也能了解到等待是一种常态, 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2、 定期给孩子提供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决定
生活和学习中孩子遇到难题需要解决是常有的事情, 作为家长需要牢记的是授之以渔的方法。为了摆脱家长陷阱,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而这个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3、 让孩子自己摸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家长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能快乐,遇到难题时总是会冲锋陷阵, 只是孩子不再是那个襁褓之中的娃娃,他们慢慢长大, 当他们遇到小麻烦的时候,试图鼓励和引导孩子找到方法,之后再有类似问题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解决。 仿佛我们第一次放手让孩子学习走路一样,虽然紧张担心孩子摔倒,但你会发现没有了家长的双手保护,他们也会越走越好。
4、 让孩子去承受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的结果
学会放手,让他们体会到失望、内疚的滋味,面对自己因为拖延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没有做好复习而影响了考试成绩的现实。
给孩子讲清楚一些事情需要承担的后果,比如拖延、得了低分、逃课、谎报行程、酗酒。
合格的家长不是满分家长
过度的日程安排会阻碍孩子的能力发展
我们希望能带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 于是我们在孩子还不太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制定计划, 作者提到这是压力陷阱的表现之一, 家长有着望子成龙的急迫心情,加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培训机构,孩子很少有足够的自由时间。
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这样避免了他们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而无所事事,但是同时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计划和管理时间的能力,他们不需要再去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管理实践,也不需要分清事情的主次, 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犯错误和想办法弥补的机会。
孩子们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自信心不足, 在面对意见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突发事件无所适从,原因是他们从没有学过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不要寸步不离
达琳医生在文中提到一个事例,
“我在健身房遇到一位朋友,聊了聊我们年龄相仿的儿子。她说:“他想从这里自己骑车(大约4个街区)去健身馆上游泳课,我不同意。”当我问她原因时,她说她也不知道,只是担心会发生“一些事”。我问是什么事, 她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事。这是一个家长限制孩子的典型例子,仅仅因为她无法预测和掌控所有的事情。”
这种现象被称为“寸步不离”或者“直升机式教育”,意思是对孩子采取了过多的不必要控制或过分保护。家长过度干预了孩子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进行分析总结。 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期盼着能有更多的自主权。 放手让孩子锻炼,孩子才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骑自行车到达朋友家的时候,打电话报平安;
自己拿钱去餐厅点餐并付款;
徒步旅行或者散步时,走在家长的前面。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孩子付出辛苦努力的时候家长需要给予的是肯定,让他们知道经历过程和完成目标同样重要。
你能够被推荐到尖子班,多亏了你之前的不懈努力,我真为你骄傲。
你天天坚持练习,对这项竞争激烈的运动一直那么有热情,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执着追求。
这些都是给予孩子努力的肯定, 我们越来越重视结果和答案,其实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是由一个努力的过程组成的, 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他们学会了很多技能和知识, 同时改正他们一路犯下的错误和到达目的地同样重要。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的五个陷阱是当下这个即刻满足的时代我们都可能会遇到的, 重要的不是我们即刻满足孩子, 而是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加以指导和放手让孩子学会面对难题、解决问题。 这才是授之以渔的态度。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是一本家长的工具书,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需要慢慢展开他们的翅膀学会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