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不去菜市场买菜。为省时间,去的总是小区门口的小超市。有时想吃好一点,还是选择去有西班牙伊比利亚黑猪肋排还有有机蔬果卖的高档食材店。
今天送孩子上学,她学校对面就有个菜市场。我去的次数,十指可数。不知是暴雨后的阳光有点明亮刺眼,还是因为我莫名的情绪,我去了菜市场。
没想到,半年多过去,进门的那家卖猪肉的小伙子还在,口罩上方的浓眉大眼依旧不变。
我眼皮子浅,想起一些往事,眼眶就湿润了。
我爸热爱菜市场。我婚后,几年里他仅来我家住过三晚,他却不止去过我家附近的菜市场三次。每天早上去一次,有时下午还再去一次。
菜市场在他眼里就是“民生”。青菜肉价等物价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指数,也是我们一日三餐的来源。这里的“来源”含义,不仅仅是买三餐好菜。
无论我思想多进步,无论我穿着多不接地气,在我爸眼里,不会买菜,就是不会吃。不会吃就是不会生活。不会生活,那是谈不上进步和高级。
他不喜欢县城的超市,认为城市超市跟县城超市的菜品一样,都是差到不得了。比如猪肉案上没有整猪,不知那保鲜膜包裹下的猪肉是什么货色;青菜瓜果都是大棚菜;什么菜都不新鲜还贵。
去年的九月份,我跟他去过孩子学校对面的这个菜市场,买过一次菜,门口的猪肉摊主是个浓眉大眼的壮实小伙子。
我爸他一进到菜市场,就像找到他的主场,仿佛是最高领导人,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光速放眼扫描各摊货色,对着这一摊摊的食材,用他的微表情对此进行评头论足,然后走向他选中的摊位,稳准狠地买菜备料。
他所经过之摊主们,肯定心中暗叹这真是识货之人:心明眼亮挑斤虾,每只虾头都有膏;挑条鱼,鱼肚都能有鱼蛋;看一眼粉肠,指明只要此处至彼处的某截;按一下肉,就知这个猪是几时开的膛;至于鸡鸭,拔了毛,也不影响他对它们的寿命和出身的判断,多少天出栏的是不是走地放养,不用摊主说,他熟悉得像这鸡鸭是他养的;好像就没他不知道的鱼仔虾毛,我疑心他连螺蛳都能分得出公母。
那天他教了我许多,我光顾着看菜品成色就一头雾水了,更别提能否记住。唯独记得一个摊位,就是菜市场入门口的那个猪肉摊上,他指着一个个部位,逐一告知我这是什么肉,那又是什么肉。可惜,当时,我愚笨,并没有记下来家中地位最高的肉食的这块猪肉与那块猪肉有什么不同。
“咀嚼尘世烟火,将生活淬炼成光”。他努力了一辈子,让他的孩子们读书读书,远离了脏乱湿滑腥臭的菜市场,可以有机会选择去有空调的超市买菜。
今天,我认真地思考,是不是只要我像他那样买菜备料,他就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在我的一日三餐里。
网友评论